最近几年特别是2016年以来,农民摄影的变化非常大。第一个变化,摄影器材的变化加速了农民摄影的普及。之前,吉林省摄影家协会在普及农民摄影方面,主要是筹集资金为农民购买照相机,派志愿者下乡辅导和启发农民拍摄。
央视网消息(记者 豆瑞华 弟辰晨):今年4月,贵州安顺的摄影师张先生开始给乡村里的老人们免费拍照。每次拍照后,他都会洗出照片装进相框然后送给老人们。“一张照片确实不贵,但是看到老人家看到照片时那种满足的微笑,我也会跟着很开心。”张先生今年26岁,是一位自由摄影师。
中新网吉林2月1日电 题:吉林农民摄影师镜头下的年味儿中新网记者 苍雁 石洪宇在东北农村,正月初四是迎灶神的日子。一大早,碾子沟村家家户户炊烟升起,鞭炮声此起彼伏。“咔嚓”一声,于文华用新入手的单反相机将这一画面记录下来。蛇年春节期间,于文华拍摄了上百幅传统年俗摄影作品。
图文选自“百年·百姓生活影像图片征集”来稿我父亲是一位上世纪80年代自学摄影、自营照相馆的乡村摄影师。30多年来,父亲的照相馆从兴盛走向衰落,在时代的变化中,父亲又回到黄土地,做回了农民。我的故乡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将台村,这里地处黄土高原沟壑间。
中新网吉林2月13日电 题:吉林农民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乡村之美中新网记者 苍雁 石洪宇二月的中国东北乡村春寒料峭却年味十足。齐双每天都拿起相机,用镜头记录着家乡的变化。70岁的齐双是地道的农民,祖辈居住在吉林省蛟河市拉法街砬前村。
这个冬天,在福建宁德的一个偏远小山村里,发生了一件新鲜事儿,村里的十个农民,竟然跟着一个年轻摄影师,刘圣辉,学起了摄影。前不久,他们还在村里热热闹闹办了一场摄影展。这些庄稼汉们,为什么要学摄影?两三个月的时间,他们学得怎么样?拍得怎么样?
近日,上海老龄大学摄影联谊会在青浦区练塘镇朱庄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摄影展,走进展厅,一幅幅精美的摄影作品映入眼帘,不仅有雪山、古迹、梯田,还记录了丰收的田野、欢快的鸭子、繁忙的集市……这些画面生动展现了美丽乡村的繁荣与活力。
“这是2020年的除夕夜,疫情使得除夕夜变得冷清了,但这些人还是忙碌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是交警、医生、环卫工人……”刘舍民一边翻阅照片一边介绍自己的摄影作品。他说,自己虽然是摄影零基础,但这些年一直热爱摄影,用自己的爱好记录烟火人间,传递正能量,他觉得很有意义。
“姨,你笑一下嘛。”杨鑫笑着对凤会娥老人说。“你姨不敢笑,怕一笑露出豁牙了。”凤会娥的丈夫张增社打趣道。7月27日,商洛市商州区板桥镇黄沙岭山顶上,在七星村四组村民张增社家里,商洛彩虹公益中心负责人杨鑫和志愿者王孝竹、李文斌,专门来给老人送照片。
20年前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应该还会有这样的印象:吃饭时候,相邻的几家端着碗,坐到一家的门口,大人们吃着饭说着话,小孩子们则有可能吃着自家碗里的,尝着别家碗里的,谁家做了好吃的,隔着墙头喊叫邻居孩子一起吃,那是一份其乐融融的农村生活场景。
时光匆匆,步履不停。我是一名乡镇街道的通讯员,喜欢用镜头聚焦农村,记录家乡的动人故事。自1996年以来,先后使用过“傻瓜”胶片机、“凤凰”胶片机、“松下”数码卡片机、“尼康”和“佳能”单反相机,风风雨雨,一路走来,聚焦农村,记录了家乡动人的故事。
田 埂摄 影宁德市蕉城区芹屿村的田埂上举办了一场简单而隆重的摄影颁奖典礼获奖者不是按惯了快门的专业摄影师而是抡惯了锄头、养惯了鸡鸭的地道农民而这样的改变都是一个90后摄影师带来的新春走基层让我们走进蕉城芹屿村去看看那些田埂上的“跨界”摄影师们瞧这位村民大叔指导起摄影还真是有模有样
路上遇到上了岁数的人,是停车捎上一程,还是摆摆手离开?近日,作者在河南省栾川县合峪镇一条山沟里,就遇到了步行进山的老两口,看两位老人走的满头大汗,降低车速,摇下车窗准备打招呼,大伯却闪到了路边,大娘也停下来扶着栏杆直喘粗气。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志中2月22日,正月十三,飞舞的雪花悄然飘落在太行腹地的山西省灵丘县东河南村,村口的十字街很快变了模样,银装素裹。白雪映衬下,路两旁悬挂着一个个五彩缤纷、独具匠心的手工花灯,显得分外喜庆,沿着穿村而过的公路向远方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