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同济大学学生上网课时,校长进入线上会议室听课,突然被任课老师点名回答问题。4月7日,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一老师告诉潇湘晨报记者,此事系疫情期间学校为保证教学质量而加强线上巡课时偶然发生的,并非炒作。
教书育人一辈子,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顾祥林在关注民营企业座谈会时,尤其关注其中有多少企业家是经由上海高校培养出来的。高等教育是良好创新生态的标志之一,但创新生态所需要素还有很多。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其中,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如何提高我国人才自主培养的质量?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的建议是,强化STEM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见到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顾祥林时,他刚刚打完一个电话,和上海另一所高校的教授交流一份今年准备带到全国两会上的建议。履职三年来,顾祥林始终关注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同济大学校长不打招呼进入教授网课直播间线上巡课,教授误认为是刚进来的学生,向他提问“有没有听懂?”这段视(音)频流出后,被网友们纷纷转发。当时,正在上课教授李雨生问刚进入网课平台的“新同学顾祥林”:“顾祥林,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讲?”“没有……”“有没有听懂?
3月5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代表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迈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海要牢记“国之大者”,坚持“四个放在”,勇担国家战略使命,在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上多作贡献,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多作贡献,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多作贡献。
一片桑叶翠绿,两三条春蚕雪白,生机盎然。这是黄勇平代表的微信头像。顾祥林代表的微信头像,则是本人铅笔漫画像,眼镜、西装、领带,托举着一只篮球,亦静亦动。这两位,都是学者。学者的思考习惯,让黄勇平和顾祥林的代表建议很“思辨”。比如,春蚕如何成“劳模”,科创为何要“容错”?
上海6000多栋优秀历史建筑,需要更多像同济大学顾祥林团队一样的“啄木鸟”为老建筑“全面体检”延长寿命始建于1882年的张园是上海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中后期石库门建筑群,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张园一期经过一番改造后,人气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