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陈家大院”正式启动保护修缮工作。秦廷富 摄北碚“陈家大院”正式启动保护修缮工作。秦廷富 摄北碚“陈家大院”正式启动保护修缮工作。秦廷富 摄北碚“陈家大院”正式启动保护修缮工作。王嫚 摄北碚“陈家大院”正式启动保护修缮工作。秦廷富 摄北碚“陈家大院”正式启动保护修缮工作。
在郭仓镇西南美化村有一幢三层古代建筑——举人楼,是崔家大院仅存的建筑物,因年代久远,建造工艺复杂,年久失修,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近日,我们在美化村找到了曾经在崔家大院生活过18年的崔兆亭老人。崔兆亭老人生于1931年,他是目前崔姓人中唯一在崔家大院举人楼生活过的人。
2015年7月9日,在广州芳村东漖村有一栋古老的有百年历史的大屋,被村民称为“举人屋”,据当地村民反映,东村镇“举人屋”是由东漖村拆迁部办公室安排拆除的,不仅“举人屋”,周围的明清建筑都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
古建筑屋檐高低起伏,曲线优美。建筑布局精致,雕刻工艺精湛。写着“雷州孝廉第一村”的巨石。游客正在举人文化廊里聊天。斑驳的墙体诉说着过往。经过修缮的窗户,满满的古村韵味。文笔塔是雷州市境内第二高塔,寓意调铭村人才辈出、文运昌盛。调铭村内超过百年的老树。
图\文\视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鑫63岁的陈京堂是济南市济阳区干鱼陈村人,17岁跟着老辈人学木匠,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涉足古建筑修缮。他当年学一门手艺本是为了生存,没想到因真心热爱这门手艺,用了近35年的时间钻研,“跨界”成为一名古建筑修复匠人。
想要领略老重庆的记忆,也只有在那些濒临消失的青砖旧瓦上才可以看见。遗憾的是,在这个显得浮躁的时代,又有多少人愿意去回忆?立德乐洋行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原上新街新码头34号),修建于1891年,是重庆最早的洋行之一。
到惠州市惠东县多祝镇皇思扬古村落走一走,你一定会为这里规模宏大的古民居建筑群感到震撼,这个占地22万平方米的古村落曾出过20多名举人进士,为感谢皇恩浩荡村落取名“皇思扬”。调研现场皇思扬古村落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属于明末时期的建筑群。
广袤的南粤大地上,廉洁文化遗产遗风与乡土文明紧密相连,一批批先贤故事传唱至今,影响着乡风民俗、家风家教。特色就是价值,就是竞争力。我们开设《走读广东和美“廉”村》栏目,寻迹于田野,旨在挖掘推广一批廉洁文化特色村,聚焦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如何将廉洁文化特色优势转化为新的发展动力。
同治十二年下半年(1873年秋至1874年初),是清代西北经略史上的关键半年。这半年,61岁的陕甘总督左宗棠率兵纵穿千里河西走廊,奔波于兰州与酒泉之间。两宫皇太后和同治皇帝频颁上谕,连番垂询收复新疆之策。这是左宗棠第一次到河西走廊“出差”。
坊间称他们为“泥水佬”,他们的正名是“瓦匠”。一砖一瓦,经过他们的巧手修补,重新复原了中国古建筑的“天际线”。屋顶盖瓦、墙体砌砖、方砖墁地,这些传统营造技艺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与时间对抗的力量,才能让古建筑历经风雨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