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混们像是受惊了的小鸡一样,狼哭鬼嚎着“四爷饶命!”扭头就要乱散奔逃,还是领头的两个,黑衣混混和白衣的斯文败类有见识,脑子灵活,直接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了,嘴里大喊道:“四爷手下留情!”“霍四爷!我们罪不至死啊!”“霍四爷?
花地湾古玩城藏家黄永亮藏品身着长袍马褂、头戴礼帽、脚穿皮鞋、手拄“文明棍”,这是民国时期常见的中国男性装扮。清朝覆灭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革新。中国男性服饰在顺应时代变化的过程中,既保留了传统服饰的特点,同时也借鉴了西方男式服装的元素。
民国,相对于我国历史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历史阶段,从1912年至1949年,仅仅38年时间,军阀混战,租界林立,外族入侵,民不聊生等等背景下,中西方经济、文化全面大交流、大冲突,是最复杂、最动荡的历史时期。
中国进入近代之后,一场西服东渐之风给中国服饰带来了极大地冲击。 在这风潮的影响下,一些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中国人开风气先,他们效仿洋人,穿西服、西裤用手帕围巾等成为中国广大民众模仿和追逐的对象。中国服饰呈现出新老交替、中西并存、中西交汇的局面,中华民族传统服饰走向衰落与蜕变。
我们在看年代剧的时候除了“把酒论英雄”的豪迈情结令人热血沸腾外,不少“红颜祸水”的美人坯子也成为了追剧者不会放过的焦点。而在看民国剧时观众却会关注那些风流倜傥、俊美无铸的无暇少年,穿越回那个战乱不断却依然灯红酒绿的时代,看看哪个民国小生最入得了你的眼?
随着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的不断扩大,中国近代的传统服饰面临着巨大的冲击。民国成立以后,清朝的服饰制度大部分被革除,传统服饰至此发生了整体上的变化,中西合璧的服饰或纯西式的服饰逐渐进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中山装”和“旗袍”成为这一时期的经典服装。
读过老舍先生茶馆一书的人对“吴恩子”“宋祥子”这两个老式特务大概不会陌生,他们就是在老北京街头晃了四十余年横行霸道的“灰大褂”。旧时老北京人称侦缉队为灰大褂,灰大褂出现在1905年以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