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学雷锋日即将来临,在上海街头就有这样一位“活雷锋”,年过八旬的赵琪一身工作服,背着工具包,骑着一辆自行车穿梭在金山区山阳镇松卫街附近,每个月他要出门130多次,他永远都在维修的路上,或在家中维修。这条街上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他维修过的物件。
随着岁月的变迁,这门手艺在农村渐渐地越来越稀少了,甚至有的地方己变成了一种记忆 。相信八十年代以前在农村长大的农家朋友都知道,在以前的农村,只要家里有女儿长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家里父母就会找箍圆桶的匠人打做一整套木制家具做嫁妆,其中也包括饭甑、水桶、洗足盆和马桶之类生活木器,也正因如此,那时候的箍桶匠可吃香了,因而也和篾匠、木匠、泥瓦匠、铁匠等一起被称为“九佬十八匠”里的“一匠”。
“磨剪子剪刀、修雨伞、换茶壶底嘞....”多年前街巷一隅总能有修理摊这样的吆喝声,承载着不少老济南人的回忆,现如今这样的小摊几乎难以寻觅。在济南市历下区青龙后街里,却藏着一家充满年代感、颇受欢迎的修理铺。
“准备做午饭,家里煤气灶突然打不着火了,赶紧下楼找刘师傅帮忙瞧瞧。”12月19日中午时分,刘方勇像往常一样,坐在自己小店门口,一边用收音机听着老歌,一边给附近居民检修家用燃气灶。没几分钟,他就找到了问题症结:“是电池不行了,换个新的试试。
“准备做午饭,家里煤气灶突然打不着火了,赶紧下楼找刘师傅帮忙瞧瞧。”12月13日中午时分,刘方勇像往常一样,坐在自己小店门口,一边用收音机听着老歌,一边给附近居民检修家用燃气灶。没几分钟,他就找到了问题症结:“是电池不行了,换个新的试试。
陕西西安,68岁的宋大爷退休后,免费为大家修家电,更换零件也分文不收。时间久了,很多人都不好意思。于是,宋大爷想了个办法:谁有东西要修,就直接放到门口或门卫,他修好了再原路放回,全程双方不见面,“送来了我就修,不需要知道是谁”。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编辑:Y“天干三年,饿不死手艺人。”在曾经物资匮乏的时代,诞生了太多的民间手艺人。时过变迁,“饿不死的手艺人”却成为散落民间的“遗珠”。
曾经靠手艺的人比比皆是,比如木匠,石匠,剃头匠,铁匠等等。小炉匠也是靠手艺谋生,小炉匠是修补铁锅,修补铁桶,铁水壶等等的手艺匠人,时代进步,经济越来越繁荣,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如果作为民间手艺人,基本上很多人家锅坏了就换新的,铁桶在我们生活中也很少见,用的都是塑料桶,坏了也就扔了。
来源:中华徽商网2014年6月18日【评论0条】字号:T|T节约用水 “加个铁圈圈,一个月能省好几吨水。”今年82岁的童大爷,想将这廉价却实用的节水器推广出去,与大家一起分享。家住大富新村的童宏国老人,15年前,和老伴从芜湖老家搬到合肥,住在女儿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