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一种在当地“消失”40年叫石爬子的野生鱼类,在宜昌市兴山县南阳镇白竹村九冲河出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有关研究人员表示,此发现对于摸清神农架及周边地区鱼类资源和分布情况有较大意义,该所博物馆将记录采集信息,并制作成标本保存于标本库中。
在淡水鱼类中,能卖到一斤上千元的鱼不多,就拿大家常吃的四大家鱼来说,市场价也就10元左右,但是就有这么一种鱼类,它个头并不大,长得也不好看,却是淡水鱼类中的“贵族”,以前曾卖到上千一斤,这种鱼就是“石爬鮡”。
贵州人叫它巴岩鱼,湖北叫它石蹦子,四川人叫它狗棒槌,从名字不难看出它是生活在岩石上面的一种溪流鱼。很多人表示,这种小小的溪流鱼在自己小的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家石滩或者支流上并不少见,鱼小肉少根本吃不饱,处理的时候万一被刺到了疼痛难忍,那个时候的农村都拿来喂鸭子,那咋现在都成了山珍海味了吗?
很多人也许特别好奇,一种小小的溪流鱼为何能卖如此高的价格。不过,作为石爬子鱼,说实话,这个价格真的不贵,作为曾经不被看好的小溪流鱼,如今却已经大变样了,有些地方真的是重金难求,即便收价超过千元也不见得能买的到!
原标题:【关注】“隐退江湖”多年,细尾鮡为何重现澜沧江?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023年8月,一则来自三江源的消息引起了生物学界的高度关注——8月8日,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联合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农牧综合执法部门,在澜沧江上游扎曲河流域囊谦段进行鱼类资源调查监测和种质收集,发现了青藏高原的特有珍稀鱼类细尾鮡。
曾经在我们孩童时代可以随手可得的许多淡水鱼,如今已经成为了稀缺资源。本文将重点介绍10种我们熟悉但现今已较少见到的淡水鱼。这些鱼类要么由于过度捕捞数量稀少,要么由于环境污染无法生存,正逐渐从我们的饮食结构中“淡出”,成为许多人眼中稀罕的美味。第一种是水蜂子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