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近日,美媒突然发文评价起这款轰炸机,认为历经半个多世纪改型升级后,虽然非常古老却也非常致命。在苏联空军体系中,只是作为过渡型号短暂装备,但在中国空军手中经过几十年改进升级,性能直线提升已经成为美军在西太,包括第二岛链内需要面对的最大威胁与挑战。
近日,美国军事网站《1945》发文分析解放军的轰-6K系列轰炸机,称尽管轰-6K的原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首飞的苏联图-16轰炸机,但在经过几十年的改进后,这种原型平台性能有限的中型轰炸机,如今已经成为西太美军在第二岛链内要面对的最大威胁之一。
自1969年首架国产轰6下线至今,这个空中平台已衍生出13个改进型号,最新生产的轰6N型机龄普遍在5年以内,并形成了一支平均年龄仅15岁的现代化轰炸机群,与美军B52H平均机龄60岁俄军图95MS平均机龄35岁的窘境形成鲜明对比,中国轰6系列始终保持每年8到12架的生产节奏,而这种持续造血能力带来了三大战略优势,首先就是航电系统的代际跨越,最新批次的轰6N已配备全玻璃化座舱、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卫星数据链系统,其航电架构与歼16同属三代半标准,其次就是结构寿命优势,采用新型复合材料的主翼结构,使机体寿命突破15000小时,远超B52的8000小时设计寿命,最后就是快速迭代能力,从轰6K到轰6N,短短五年载弹量就从9吨提升至12吨,航程也从3500公里延伸至6000公里。
凛冬将至,北极圈的冰雪世界却迎来了一股热浪,中俄两国空军联合战略巡航的消息,如同极光般划破了沉寂的天际,也点燃了全球军事观察家们的热情,这次行动,不仅是中俄两军战略协作的又一次“亮剑”,更引发了人们对战略轰炸机这一“国之重器”的关注和思考。
美国与俄罗斯都装备有大量的战略轰炸机,但实际上美、俄两国所装备的战略轰炸机数量并没有中国的轰-6轰炸机多,轰-6轰炸机虽然并不是一款严格意义上的战略轰炸机,但是轰-6轰炸机拥有着绝对的数量优势,据了解,轰-6轰炸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200架以上,不过这一数量也是涵盖了大量老旧的轰-6轰炸机,除此之外也算上了全新的轰-6K、轰-6G、以及轰-6N轰炸机,从轰-6K轰炸机开始,轰-6轰炸机已经装备了先进的火控雷达,在装备先进的火控雷达之后,轰-6轰炸机也有着更强的打击能力,如今的轰-6轰炸机也主要依靠投射大量的防区外武器来完成针对目标的打击。
全球战略巡航力量分析:中国轰-6系列在数量上超越美俄,但性能挑战仍待克服。1969年轰-6批量投产,使中国成功为第三个拥有战略轰炸机的国家,轰-6的诞生得益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中苏关系密切,获得苏联-16设计图纸,从而研发制造出中国的轰-6轰炸机。
这架1958年诞生的“老兵”硬是靠着一身“科技马甲”,把反舰打击半径撑到5000公里开外。当美军航母在第二岛链外耀武扬威时,挂满鹰击-21的轰-6N早已在云端架起“空中炮台”——谁说老飞机不能教新航母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