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孩之宝授权峰会在上海举行。本届峰会以“玩创魔力”为主题,面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被授权商分享了孩之宝品牌发展战略和中国市场授权合作计划。“通过品牌授权合作,孩之宝用授权商品、数字游戏和服务、音乐、线下娱乐体验和娱乐内容向全球消费者传递旗下品牌的魔力”。
7月22日,小花在自媒体账号上更新了自己的拆卡日记,这名5年级小学生,用2个月时间,成为一名近万粉的“小马宝莉”拆卡博主。要说现在青少年群体里流行什么,“小马宝莉”卡牌一定是最火的存在。卡牌游戏作为一种新型的娱乐方式,甚至成为小学生之间的“社交货币”。
近期,一种名为“小马宝莉卡”的卡牌游戏成为中小学生的“新宠”,一张张彩色卡片印上五颜六色的小马图案,采用盲抽形式售卖,每包售价从2元至10元不等,卡片按被抽到的难度产生等级排序,据媒体报道,为了获得高位卡(较难抽到的卡)不断购买拆包,有些孩子甚至花费成千上万元。
来源:海报新闻 近期,以“小马宝莉卡”为代表的各种卡牌在全国多地的小学生群体中流行开来。类似于80后、90后记忆中的水浒卡,这些卡牌需要通过“开盲盒”来获得,孩子们通过集卡、交换、购买来获得卡牌,并将其作为“社交名片”。
一方三寸小卡,眼下成了许多孩子痴迷“拆”“集”的“社交密码”。近日,不少老师和家长发现,一种名为“小马宝莉”的卡牌正在中小学生群体中流行。只要走进学校旁边的文具店,就可以买到卡牌盲盒。孩子们一旦拆出心仪的卡,往往会激动得手舞足蹈;一旦拆出所谓的“废卡”,则一脸失望随手丢弃。
来源:央广网 继“盲盒”之后,“盲卡”正在成为年轻人的新宠。在各大直播平台上,“直播间拆卡”以刺激的互动玩法迅速收割大批消费者,其中也不乏未成年人。为何这种盲拆稀有卡的模式有如此“吸引力”?其背后隐藏哪些套路?一个直播间的人气高低,是由主播能不能拆出稀有卡决定的。
继咕卡、盘串之后,这一阵,小学生群体又开始刮起收集小马宝莉卡片风了。四年级学生茜茜(化名)放假伊始,就和家长来到位于经四路的一家商场,按照网络博主所传授的抽卡攻略,在仔细观察货架上的小马宝莉卡后挑选了一整盒。
小马宝莉卡片热销西部网讯(记者 杨晏宁 实习生 李世伟)近日,盲盒卡片在儿童群体热销,引发了社会关注。“10后”小孩哥、小孩姐酷爱“集动漫卡”,有的一次买5包、有的一次买10包。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一些稀有卡片甚至炒到了16万元的天价。那么小小一张动漫卡片,究竟有什么魔力?
广州开学后“学生集卡热”席卷校园,卡牌成小学生社交密码 卡牌的获得渠道极为方便,消费年龄限制有待完善 线上成交活跃,有出品方出手整顿直播间 专家称,卡牌盲盒式玩法容易上瘾,刺激过度消费,激发孩子的赌性,引发虚荣攀比等不良风气 奥特曼、小马宝莉、叶罗丽……近期,广州有家长发现,这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卡牌,这一次是小马宝莉卡牌。近几日,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印尼等多个国家城市中心的大屏都亮起了小马宝莉的卡牌形象。这匹诞生在美国,火在当下中国的小马,这一次又从中国奔向了海外。自2020年取得美国玩具商孩之宝的中国授权后,在卡游的助推下,小马宝莉持续风靡。
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王柯宇周末,走进杭州湖滨银泰的卡游旗舰店,你或许会发现一个“新世界”:货架上,奥特曼卡牌、小马宝莉卡牌、名侦探柯南卡牌等上百种卡牌码得整整齐齐;不少年轻人互相展示精美的卡册,他们要做的,是和“卡友”所拥有的卡牌进行交换,最终收集到自己的“心仪卡”。
近日福州市民黄女士发现10岁的女儿筱筱(化名)在一个月内竟偷拿家中的钱去购买“小马宝莉卡”共花费7800元家长孩子偷拿家里的钱“买卡”共损失7800元现金“女儿筱筱今年10岁,今年8月多次偷拿家中现金,前往环南一村一家便利店购买小马宝莉卡,9月8号我发现共损失7800元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