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上午,深晚记者来到华联大厦楼下,塔钟正常运行当中。 深圳晚报记者 罗明 摄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2月27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罗明)2月26日上午,有市民向深晚记者反映福田区深南中路华联发展集团大厦(以下简称华联大厦)楼顶的钟停摆了。
守钟人卜兴财。 深圳晚报见习记者 杜婷 摄塔钟原标题: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曾被誉为“亚洲第一钟”华联大厦钟楼见证深圳建设深圳新闻网讯 2016年1月1日零点时分,随着位于深南中路的华联大厦钟楼“铛”的钟声悠扬地响起,人们迎来了新的一年。
昨日,记者回访泉州中心市区钟楼,看到其四面时钟均已恢复正常运转,不少游客聚集在附近打卡拍照。更换设备后,钟楼时钟已恢复运转。“经技术人员全面检查发现,塔钟设备控制中心发生进水故障,此次主要更换了GPS自动校时设备。
7年前,站在粤海关大钟楼门口,阮锋难抑心中喜悦:“我终于来到这里了。”106年前,当粤海关税务司署大钟楼这座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在珠江畔崛起的时候,作为重要地标代表着广州城的贸易繁荣,世人却未曾意识到,在近代历史的洪流中,它将成为见证近代中国曲折发展的标志。
两楼一高一矮,一横一竖,飞檐杰阁,翼如焕如,像两颗明珠镶嵌在古都中轴线北终端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钟鼓之声报时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但是,鼓楼击鼓定更,钟楼撞钟报时,这在没有钟表计时的古代,对人们的起居劳作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null北京鼓楼(右)和钟楼(左)。 焦潇翔摄(影像中国)对于中国的古城而言,无论汉唐的长安城、六朝古都南京、北宋的“东京”开封还是元明清的北京城,暮鼓晨钟的独特作用,使钟鼓楼成为这些城市的“标配”。
12月31日晚零点时分,伴随着线上的谹谹钟声,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新年文化体验活动拉开帷幕。元旦当天,观众走进张灯结彩的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不仅能听到浑厚悠扬的永乐大钟钟声、体验非遗传统技艺、购置年货、品尝老北京风味美食,还可参与抽取2025“好铃”祈愿卡、参加“打福眼”等互动活动。
北京钟鼓楼始建于元代,是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作为一组高大巍峨的“时间建筑”,前后纵置、互相衬托着矗立于北京中轴线的北端——它们既是扼守“紫禁后护”的重要城市地标,也是“号令全城”的首都报时中心,始终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小时”是每天都得用的概念,我们生活在一天24小时的光阴流转里。既然有“小时”,就有“大时”,这就是中国十二时辰。自汉代以来,我们就根据自然规律,把一天分为十二时辰,还为每个时辰取了美好的名字:夜半、鸡鸣、平旦……诗意盎然了2000多年。
中新社记者:陈杭作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之一,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有“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之称。这条轴线最北端,矗立着两座古老建筑——钟楼和鼓楼,它曾“暮鼓晨钟”响彻数百年,为古都报送“北京时间”。京城的“暮鼓晨钟”是怎样敲击出“北京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