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泽川在浙江古城绍兴大通学堂旁边,有一座典雅的古建筑,这就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第一个具有公共图书馆特征的藏书楼——古越藏书楼。古越藏书楼诞生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楼主徐树兰,字仲凡,号检庵,光绪二年(1876年)举人,做过兵部郎中和知府等官。
《四库全书》成书后共抄写了七部,为何其中五部都藏于大运河沿岸?8月13日,“以河为媒——沿着大运河看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正式开始江苏段采访活动。来自中央、省属、地方的20多家媒体齐聚运河原点城市扬州,携手开启这场大运河的文化寻根与发现新生之旅。
山川神气具在眼,今天我们继续寻访藏书阁之旅。《四库全书》南北七阁分藏流传《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于清乾隆年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收书约3500种、近8万卷。内容涉及文、史、哲、理、工、农、医等多个领域。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从今天(7月8日)开始,新闻频道推出暑期特别策划《山川神气具在眼——寻访藏书阁》。中国的藏书楼、藏书阁有1500多年的历史,有一定影响的藏书楼、藏书阁曾达到1000多座。热爱读书、热爱藏书,写在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
文|吴济夫聊城古为东昌府,地标建筑光岳楼以南,万寿观街路北杨氏宅院内,有一座清代著名的私人藏书楼——海源阁,列当时四大名楼之一。清末诗人叶昌炽赞它“四经四史同一斋”,近代著名学者傅增湘赞它“集四部之菁英”“举旷世之鸿室”。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杜玲玲 通讯员 周慧惠宁波天一阁。宁波市海曙区纪委监委 供图有道是“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读书是一个家族最好的家风传承。古人重视耕读传家,孕育出厚重的藏书文化。若论古代藏书之家,首推宁波天一阁。
我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浩大的丛书《四库全书》,于清乾隆年间编纂完成后,共抄写七个版本,分别存于全国各地七个藏书阁中,其中“北四阁”,又称为“内廷四阁”,即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盛京皇宫的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其余三部则存于“南三阁”,又称为“江南三阁”,也就是
在山东聊城西南隅的杨氏宅院内,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坐落在一片绿荫红花之中。海源阁为三间硬山脊南向二层楼阁,飞檐画角、青砖灰瓦、红漆梁柱,看上去古色古香。主楼正中挂着“海源阁”匾额,一楼正中两侧门柱上挂着创始人杨以增的对联:“食荐四时新俎豆,书藏万卷小琅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