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祖豪创作的《福禄千秋》铁壶“大美非遗,传承有序”“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继往开来,砥砺前行”……翻开龙泉铁壶第三代传人戚平川的朋友圈,除了日常出席活动的动态,他还连续转发了十几条有关儿子戚祖豪荣获两项省级大奖的新闻报道。
4月19日,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的学生们正在龙泉铁壶博物馆参观。当日,淄川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的500多名中学生走进龙泉铁壶博物馆,感悟体验铁壶制作传承技艺,学习非遗文化。据悉,龙泉铁壶博物馆收藏铁壶2万余把。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6日讯 淄博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从事铁矿开采并诞生冶铁技术的地方之一,当地的铁壶制作技艺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淄博市淄川区,一名出身铁壶世家的15岁少年将齐瓦当艺术融入铁壶设计,让这两门艺术穿越千年结为“金玉良缘”。
位于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的齐缘堂铁壶博物馆内,各种造型的铁壶栩栩如生,让人拍案叫绝。从最初的构思画图、雕油模翻硬模、制硅胶模具、融蜡制模,到裹砂衣进窑炉、髙温800摄氏度取空心砂模,然后注入高纯砂铁,再进窑炉经过6小时最高1700摄氏度的烧制取得铁壶毛坯,再经过破壳取坯、清砂净壶、除渣去余、平口修嘴、粗雕刻磨、肌理细雕取精坯,经过独有的植物防锈处理工艺进行防锈处理后,再配置提梁、壶盖、壶钮等…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李可孝 通讯员 仇慧清“龙泉铁壶是砂铁壶,这种壶行里又叫手工壶。从一捧砂到一把壶,前前后后得经60多道工序。”3月16日,记者来到淄川龙泉,一头扎进非遗传承人戚平川的铁壶工房,现场“学艺”。
10月23日,一款传福壶形的“腰缠万贯”大师铁壶甫一亮相山东省会济南,即为收藏界、文化界所推崇。展厅里琴声袅袅、余音绕梁,一字排开的“腰缠万贯”大师铁壶甚是壮观,吸引了各界嘉宾的目光。众嘉宾在为铁壶独特的韵味和意境所折服的同时,围着制作者戚平川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