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 的 / 一 / 年 / 牛 / 气 / 冲 / 天提到“老上海”三个字,色泽丰满,形态逼真,上海女郎月份牌一定会浮现在你的眼前。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由小校场年画演变而来的月份牌年画。月份牌年画19世纪70年代,上海开始盛行一种被称为“月份牌”的时装仕女和故事画。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用狄更斯的那句名言来说再贴切不过——“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这是一个最差的年代。我们全上了天堂,我们都堕入地狱”。十里洋场,灯红酒绿,靡靡之音与美女香肩云鬓交织成一幅隽永的风情画。
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40年代末,杭稚英在山西北路430号开创了一个独特的月份牌王国。以“稚英画室”作品为代表的月份牌画已成为海派文化最形象的象征符号。杭稚英笔下那些优雅、自信、风情万种的现代女性,成为研究上海城市民俗风情和市民审美情趣等都市文化不可或缺的宝贵财产。
由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SMG NEWS)联合发起,2023“爱上海的理由”青少年英语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以“我最爱的中华宝贝”为题,诚邀全球新生代用向上的风貌、良好的英语表达和创意的镜头语言展现青少年眼中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
近百年来,绘画如何表现中国女性?公众的审美追求与审美变化又如何体现在宣传画中?10月15日,《大地芳菲:宣传画里的新中国女性形象》新书首发式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全书以250余幅不同年代的宣传画,展现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
文/朱浩云提起“月份牌”,恐怕旧社会过来人都会记忆犹新,它曾经以雅俗共赏的格调在上海滩风靡一时,成为海派文化的一个标识。月份牌画源起月份牌发祥于清末的上海滩。1843年,上海正式成为国际通商口岸,他的开埠时间只比香港晚了一年(1842年)。
精美的“月份牌”不仅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实物印证更蕴藏着海派文化的无限魅力上海财经大学商学博物馆年度特展“读图·月份牌的文化观察”精选29件馆藏月份牌带你领略背后的独特魅力20世纪初,一种不同于传统木版年画的新式月历画片在上海出现,人们称其为“月份牌”。
挂历,为人们所熟知。几年以前,每到春节临近,在路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下了班的行人,手里握着或包里插着一卷厚实白色纸质的东西,那便是挂历。这些进入千家万户的精美挂历,多数是企业印制的,以宣传本企业商品为目的,免费赠送用户的广告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