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仕敏)12月22日上午,广西大学召开成果发布会,介绍天文与空间科学技术团队取得的深空探索观测研究重大成果,该成果的重要部分《船帆座脉冲星风云X射线偏振趋近同步辐射理论极限》已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发表。
中新网南宁1月4日电 (记者 黄艳梅)广西大学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该校现代甘蔗栽培种基因组与种质资源演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耀光当日称,这一成果开创了栽培甘蔗生物学研究的新篇章,将推动中国甘蔗生物育种研究快速发展,从而实现甘蔗育种升级。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南宁1月5日电 (记者庞革平)1月4日,广西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校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积森教授科研团队成功破解了现代栽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XTT22)的基因组密码。
让我们来看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广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高到54.8%,稳居全国区域创新第二梯队;自治区党委、政府2021年7月出台实施《科技强桂三年行动方案》两年来,在自治区科技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自治区科技厅牵头细化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扎实推进落实,交出一张亮眼成绩单。
前不久,在广西大学召开的成果发布会上,该校天文与空间科学技术团队青年教师、副教授谢斐指着一张科幻感十足的照片,介绍她作为唯一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上的最新发现《船帆座脉冲星风云X射线偏振趋近同步辐射理论极限》。
近日,广西师范大学洁净能源科研团队宣布,在氢能源关键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出基于钌(Ru)基底的高效非铂氢氧化反应(HOR)催化剂。这一成果不仅打破了传统铂基催化剂的垄断,更以低成本、高活性和长寿命的优势,为我国氢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
新华社南宁9月3日电 题:新成果不断涌现 新动能加速释放——广西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一线观察新华社记者陈一帆、覃星星一块小小的玻璃,如何变成电子产品的显示屏?答案在于显示面板背后涂装的一层透明ITO(氧化铟锡)薄膜,即ITO靶材通过磁控溅射制备的纳米薄层。
食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作为全国最大的糖料种植基地以及最大的食糖主产区,近年来,广西通过持续加大良种选育和技术攻关力度,糖料蔗种业“卡脖子”现象得到明显缓解,但仍面临着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够、新品种市场推广难等诸多挑战,破解“大产业、小种业”瓶颈有待过关迈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