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电视台、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电视系列片《长江》剧组驻扎如皋。摄制组分为外景组、航拍组、采访组在如皋取景拍摄。《长江》大型电视系列片《长江》,由中央电视台、湖北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其以跨越6380公里的地理距离,穿越数千年的时间长度,解读长江领跑中国的伟大秘密。
10月8日,央视科教频道和社会与法频道大型系列融媒体节目《绿水青山的中国》长江篇开播。节目以演播室导语与外景报道相结合的形式,第一天选取长江沿线的羌藏、滇黔、巴蜀、荆楚、湖湘、皖赣、吴越7个有代表性地区为切入点,着重展示“长江生态文化带”文化、经济、生态、建设等多方面发展所取得的新成就。
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监测是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向系统治理转变的一项重要工作,也被称为是给长江做“体检”。今年是这项工作收官之年,来自生态环境部的11支监测技术小组,从4月到6月,分别在长江流域16个省份开展采样工作。那么,监测工作具体怎么做?哪些指标能反映出长江的生态变化呢?
长江全媒体消息 :长江日报记者陈卓湖北监利长江沉船救援现场报道:救援人员听到倒扣的船里有回应。救援人员对已露出船底进行探索,已发现生命迹象!有人回应!消防官兵正安抚情绪,“不要紧张!救援正加紧展开!祈祷平安!另据央视,现场已经打捞上一具遗体。
光明网讯(记者 潘迪)2024年9月27日,《历史的见证——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摄影记者作品选》新书分享会在PAGEONE北京坊店举办。该书主编、范长江先生之子范苏苏和江志顺、徐京星、于文国、李靖、贾国荣、冯凯旋等作者在现场与读者见面,一起分享镜头背后的故事和思考。
中新网北京11月28日电 题:【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记者手记:一路上,记录长江的“微笑”记者 刘湃曾经脏乱的码头如今成了靓丽的风景线,产煤县升级为芒果之乡,后进村转型为旅游特色村……聊起这些,百姓们脸上展现的那些笑容,已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最佳“注脚”。
版面导航 第1版头版 第2版要闻/民生 第3版长江评论 第4版社会新闻 -- 要闻/民生 -- 版次:[ 2 ] 本报讯(记者刘智宇)14日、15日晚,中央电视台十二套社会与法频道《道德观察》栏目分上下两集专题播报长江救援志愿队事迹。
澎湃新闻记者 王小建十一月的北京,层林尽染,秋意正浓。11月8日是第21个“中国记者节”,11月6日上午,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0名新闻工作者获得“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10名新闻工作者获得“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作为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标志性工程,长江十年禁渔今年进入第四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禁渔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牢记总书记嘱托,沿江省市持续推进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努力保障退捕渔民就业生活。
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退休职工周伟同志因突发疾病,于2024年11月15日逝世,享年60周岁。公开信息显示,周伟是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资深记者,长期关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和防洪抗旱工作。
水利部近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大江大河已发生26次编号洪水,列1998年有资料统计以来第1位,珠江流域罕见地发生了13次编号洪水,有6个台风登陆我国大陆。在水旱灾害防御形势如此严峻复杂的背景下,如何守护江河安澜?
从古老的冰川融水汇成涓涓细流终成滔滔大河一路奔流,润泽方圆孕育璀璨文明,镌刻锦绣山河央视新闻特别节目《看见锦绣山河·江河奔腾看中国》今天(10月1日)推出第一期带大家沿“黄金水道”赏绿意长江共同聆听新时代的“长江之歌”长江边有传承不息的文明根脉长江沿线有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长江,蜿蜒万里的母亲河,从远古流向未来,涨落荣枯,标记沿岸的富庶进步。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从橘子洲头到扬子江畔,千年文脉赓续,浪花淘尽英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看长江,看昆仑莽莽、江源浩浩;看长江,看华灯溢彩、生机勃发。看长江,也是看中国。
长江网讯(记者王成勇 通讯员江朝)5月2日晚,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以《“夜演”知音号,打造长江上的“移动剧场”》为题,用了23秒的时间聚焦“知音号”。作为武汉文旅名片,“知音号”曾多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新闻频道、文艺频道等。央视报道截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