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性侵问题的立法和保护一直以来都有“保守”的面向,前提是将女性视为私有财产,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的MeToo浪潮中,很多认同陈旧的女性贞洁观的保守父权派,也吊诡地混在平日里与他们意见相左的女权主义队伍之中,要求公权力立法保护受害者。
作为美国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最广为流传的作品,俄裔美国作家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一直处于饱受争议的漩涡之中,其中关于恋童癖和乱伦的主题出现过两种评价,其一是站在艺术角度的欣赏,认为通过惊世骇俗的性元素植入引发观众对于人类禁忌故事的思考,属于对人类灵魂大胆而深入的探索,其二是出于道德的角度考虑,认为将人性如此淋漓尽致地呈现其实是一种伤风败俗的表现,应该给予强烈的谴责。
记者 师文静“从第一页开始,亨伯特就在接受审判;他犯下的罪行到今天也没有改变,改变的是陪审团。”日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有趣的书——《洛丽塔重生:再读二十世纪最骇丽小说的冒险》,该书讲述了奇书《洛丽塔》背后的29个故事。
正如美国评论家莫里斯·迪克斯坦指出的那样:“《在路上》是对无政府主义的个人自由进行具有爱默生风格的赞美,把书中的主人公变成了一个反对传统文化的神话式人物,而《洛丽塔》则假装对离经叛道和变态心理做了一番个案调查,对凯鲁亚克热情赞誉的那种道路旁边的美国文化进行了讽刺。
“美国模范刑法典中性同意有三个年龄,分别是10岁、16岁、21岁。与10岁幼童发生关系是一级重罪,没有任何辩护理由;10岁-16岁是二级重罪,唯一的辩护理由是你确实不知道她是少女;21岁针对的是特殊群体,比如说监护人和被监护人,医生和患者,尤其是教师和学生,这叫利用信任地位。”
本栏目由格瓦拉独家赞助。编者按故事的最后,梨花飘零海棠落。或许,每个男人心中,都有这样一团灵魂之光,欲念之火。有时,我们也称之为爱情。* * *文章 ❖ 张 瑾编辑 ❖ 刘晓涵「库布里克电影回顾展」的消息一经放出,就成功虏获了票房关注。
分享《青春》传播文化在德黑兰读《洛丽塔》我请读者想象我们正在德黑兰读《洛丽塔》:这部小说叙述了一个男人为了占有,俘虏一名十二岁少女,间接导致她母亲夏洛蒂死亡,并将她当成禁脔长达两年。读者可能不解,为何是《洛丽塔》?为何要在德黑兰读《洛丽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