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从清华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教授段路明带领研究组首次实现基于数百离子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计算,该成果研究论文《具有单比特分辨率的数百囚禁离子二维量子模拟器》,于5月30日在《自然》官网在线发表,被《自然》审稿人称为“量子模拟领域的巨大进步”“值得关
大皖新闻讯 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消息,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多体量子非局域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张超等人与西南交通大学罗明星等人合作,首次同时验证了真多体非局域性和网络非局域性。成果2月24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量子模拟是量子计算机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指的是用量子计算机去模拟一个用其他实验方法难以直接研究的复杂量子系统。清华大学段路明研究组近日在量子模拟计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实现512离子二维阵列的稳定囚禁冷却以及300离子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计算。
华南师大物理学院官微消息,近期,华南师大物理学院/原子亚原子结构与量子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等学校物质结构与相互作用基础研究卓越中心/广东省量子调控工程与材料重点实验室/粤港量子物质联合实验室薛正远研究员、颜辉教授和朱诗亮教授团队在量子计量研究中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在超导电
大皖新闻讯 3月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霍永恒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效率超越可扩展线性光量子计算损失容忍阈值的高性能单光子源,相关综合指标达到了国际最先进水平,为未来实现通用光量子计算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
【2024科学WE大会:中国量子科技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财联社11月4日电,第十二届科学WE大会 11月3日在成都举办,来自中、美等国的5位科学家现场分享了包括微观量子世界、人体器官芯片等前沿科技的探索成果。量子科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沿。
原标题:我国科学家构建最高水准超导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三号”打破超导量子计算优越性纪录,比传统超算快千万亿倍本报讯(记者许琦敏)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我国科学家成功构建了105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实现了对“量子随机线路采样”任务的快速求解。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丁雅栀 涂蕾 张蔚蓝】编者的话:在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环球时报》推出“走近前沿科技”系列报道,将以专访国内外知名科学家、探访多领域科研院所与实验室等方式来多维度科普前沿科技发展成果,弘扬科学家精神。
人民网合肥3月20日电 (记者汪瑞华)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新消息,该校潘建伟、彭承志、廖胜凯等,联合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微纳卫星与小型化、可移动地面站之间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在单次卫星通
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示意图。(受访单位供图)新华社合肥3月20日电(记者徐海涛、陈诺)一头连接亚洲东部的中国,一头连接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南非,以中国微纳量子卫星为桥梁,中非联合科研团队近期成功实现12900多公里距离的洲际量子通信。
从智能手机到高铁出行,从人工智能应用到新能源汽车,处处体现着科技进步带给我们的便利。你可能未曾留意,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科技背后,还隐藏着一个量子世界。在这个微观世界里,有一位中国科学家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科研“传奇”。
来源:【中国教育报】■致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取得了多项引领性的重要科学突破。他率领团队首次实验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学术影响;在异质结体系中发现界面增强的高温超导电性,开启了国际高温超导领域的全新研究方向。“一个人能走多远?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近期该校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等成功构建105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处理量子随机线路采样问题的速度比目前国际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千万亿倍,再次打破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