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月,当获悉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兼哲学家艾丽丝·默多克(Iris Murdoch, 1919-1999)过世的消息时,著名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 1930 - 2019)感叹道:“默多克的逝世意味着英国再也没有世界一流的作家了。
大家好,今天要讲的书是一本传记,书名叫作《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请记住这个名字,维特根斯坦。不夸张的说,当你跟人聊哲学的时候,只要你说出这个名字,你就已经赢了。那这当然是我的玩笑,不过在群星闪耀,天才云集的人类哲学史上,维特根斯坦也绝对是其中最闪亮的人物。
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研究领域主要在数学哲学、精神哲学和语言哲学等方面。1953 Publication of the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当时的奥匈帝国还是一个欧洲领土面积第二、人口第三、工业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五位的庞大帝国,虽然在“一战”中奥匈帝国战败并解体,但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年代里,那种昙花一现的闪耀令它的首都维也纳成为当时欧洲最繁华的文化之都。
作者:刘云卿“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咒语’以一种奇特的方式于其中连缀成篇,论证被特意抽去,更确切地说,论证已显得无谓。”刘云卿在《维特根斯坦:从沉默到沉默》中有如此印象式的概括。他指出《逻辑哲学论》对维特根斯坦意味着什么——从言说的沉默,到沉默的言说,最后是沉默的沉默。
维特根斯坦说:真正的哲学永远以人为对象。维特根斯坦算是摸到了论道的门墙,但还不能算是登堂入室。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发现了人是真正哲学的根本所在,所以算摸到了门墙。然而他把人看作是对象(客体),而不是自觉的主体,故不能算登堂入室。
出版后在当时哲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当时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以石里克、卡尔纳普为首提出逻辑实证主义的维也纳小组的注意,石里克他们四处寻找维特根斯坦,希望维特根斯坦能给他们讲《逻辑哲学论》书中的某些关键内容。
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研究领域主要在数学哲学、精神哲学和语言哲学等方面,曾经师从英国著名作家、哲学家罗素,在此之前,罗素也曾建议维特根斯坦拜入弗雷格门下,后经弗雷格与维特根斯坦的深入交流后发现,维特根斯坦思考的问题更偏向哲学,而非数学,所以又将维特根斯坦推荐回罗素。
林欣浩的《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是一本另类的哲学史,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八卦含量贼高。这本书,讲了苏格拉底被判死刑的过程,休谟是个业余哲学家,推动了科学进步的牛顿、哥白尼、伽利略都是虔诚的基督徒,康德是个不折不扣的宅男,叔本华提倡降低个人欲望自己却是个富二代,罗素情史丰富结婚 4 次。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重读凯恩斯》一书中,作者韦森用不少篇幅详细讲述了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与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Hayek,1899-1992)这对学术宿敌的论战。抛开学术之争,二人之间的友谊令人印象深刻。
刚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什么维特根斯坦的十句话,颠覆你的世界观之类的UC新闻标题,其他的还好,但说因果关系是迷信是什么鬼?原作者是想表达字面意思么,还是后人断章取义在那儿装高深?因果是佛学中的基本定律,我本人也对此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