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0日电(记者 高蕾)近日,教育部公布首批18个“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18所高校的人工智能实践案例入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智慧的工具化形态,其发展速度和水平已经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革。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并推动形成“人际交往”转向“人机交互”、教育“具身性”转向人工智能“离身性”等新变化。
当下,加强人工智能教育的共识已经形成。而问题在于:究竟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加强人工智能教育?我们该培养使用人工智能的哪些能力?DeepSeek作为一款基于深度学习和数据分析的AI技术,对中小学教育的赋能意义深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随着机器学习、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创新不断引领着教育的发展。人工智能时代为教育带来的变革正在进一步影响着教育的底层逻辑,即对教育全生态中不同的人与知识带来何种影响的问题。
主持人: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郜云雁本期嘉宾:倪闽景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李佐文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主任蔡 可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育已经跟不上技术进步的步伐了吗?在有些方面,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中小学生纷纷兴致勃勃地向DeepSeek(深度求索)求教各种问题,春晚同款人形机器人走进校园引惊叹,AI(人工智能)挤进新课表……新学期,各地中小学刮起了一股“AI风”。人工智能正与教育产生越来越多的碰撞,究竟会如何重塑教育?我们当前的教育难题,又能否借AI之力得到改善?
编者按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正逐步超越其作为技术工具的传统角色,成为推动教育转型和革新的主要力量之一。基础教育应该如何应对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中小学教师又该如何有效开展人机协同教学?
默 达1月24日是国际教育日,此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公告称,将人工智能定为今年国际教育日的主题,并将举办网络研讨会,就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地位展开全球探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人工智能也确实与教育事业息息相关,并在国内大中小学和科研院所中引发广泛讨论。
教师是教学中的关键一环,但当前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师资面临诸多困境,如教师数量较少、人工智能素养薄弱、教学活动设计能力不足、课程教学内容深度不够等,优化人工智能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促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中新网北京6月8日电 (记者 夏宾)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为教育行业注入了新活力。科技部此前发布《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后,智能教育作为示范应用场景之一,受到持续关注。
扫码观看访谈视频扫码观看访谈视频尤其要警惕,不能让学生们觉得使用人工智能可以替代自己的思考,而忽略了研究中间的思维过程 教师所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如何把知识点联系起来 在人工智能加快高等教育变革中,应重点关注智能助教、智能助学、智能助研、智能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