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替孙子朱允炆除掉蓝玉等开国功臣后,高兴地说:“朕以御虏付诸王,可令边尘不动,贻汝以安”。朱元璋认为,以后孙子朱允炆可以安心做个太平天子了。朱允炆不喜反忧,对祖父说:“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不安分),孰御之?”外敌有叔叔们对付,如果叔叔们造反,该当如何?
文|池鹭怀古编辑|北城南笙前言公元1398年,41岁的晋王朱棡病逝于自己府中,朱元璋听闻嚎啕大哭。而在朱棣起兵靖难的时候,看着即将失去的江山,朱允炆悲从中来,大呼:“三叔若在,我又何必削藩!”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点个关注,咱们接着往下聊。
公元1402年,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大明燕王朱棣的靖难大军终于抵达应天城下,金川门守将李景隆、谷王朱橞匆忙开门投降,执政不过4年时间的建文帝朱允炆最终焚宫失踪,朱棣就此登基继位,是为“明太宗”,后更为“明成祖”。
《明太祖实录》有没有被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修改过,估计没有哪一个史学家敢打包票,因为越是研究深入,就越能发现有些史料是很靠不住的,要经过认真考证分析,才有一星半点可能去伪存真,要知道全部真相,那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