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约有1731万视障人士,这意味着每一百人中就至少有一位视障者。和庞大的视障人士数量对比,全国现役导盲犬数量仅四百多只,也就是四万多视障人士才配有一只导盲犬。如今,一款“六条腿”导盲机器人有望满足视障人士导盲的需求。
00:40“导盲六足机器人”具有视觉环境感知功能,可自主导航至目的地、动态躲避障碍、识别红绿灯等。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编辑 张呈君(00:40)“你好小狗,我要走到学院大厅。”戴着眼罩的测试者手中握着导盲杖,杖的另一头连着一只六足机器小狗。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5月29日消息,根据中国盲协相关数据,中国约有1731万视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面临诸多不便,出行时往往需要陪同与帮助。导盲犬作为盲人出行的重要伴侣,其数量和培育上的局限使得这一需求远远不能得到满足。
“小交、小交,你自己能上台吗?”11日,上海自然博物馆内,六足导盲机器人“小交”刚刚从后场走向前台,用与机身相连的“导盲杖”,引导一位“盲人”入座。在小朋友的惊叫与欢呼中,主持人当场“考了考”这个六条腿的“智能导盲犬”。
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中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探索中在长江防洪和能源保供中在西北光热电站研究中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24届博士毕业生杨泽源、任泽生、卢岩、顾新壮同套间宿舍4名博士相约投身祖国重点行业杨泽源毕业去向:TH国家实验室杨泽源自幼便对无垠的蓝天抱有无限的憧憬,每一次看
这半年来,人形机器人玩家无疑已经成为机器人产业中的吸金顶流,半年17起融资事件金额超20亿元,囊括了银河通用、星动纪元、星海图、星尘智能等一众明星创企,诞生了宇树科技近10亿元、银河通用7亿元融资等多笔大额融资。
根据中国盲协相关数据我国约有1731万视障人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诸多不便往往都需要陪同与帮助导盲犬是盲人出行、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伴侣但是其在数量和培育等方面存在局限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高峰教授团队研发一款“六条腿”导盲机器人推动了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该款
在2025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上,创意融合舞蹈节目《秧BOT》的“火”了。节目里,舞蹈演员和人形机器人一起扭秧歌,展示了机器人在未来人类生活领域应用的广阔前景。机器人到底能做些什么?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在人形机器人和六足机器人多场景应用方面的研究取得多次突破。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爆发的前夜,2025年或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 疾步走、踢足球、擦桌子、搬运、装配、焊接……走进位于上海张江的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如同来到一个机器人“学校”,超100台异构人形机器人正在不同场景下进行训练。
图说: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科技馆携手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新民晚报报讯(实习生 徐一白 记者 易蓉)两院院士和领域资深科学家组成10人科学顾问团提供战略咨询建议,23位青年科学家和科技传播专家任科学副校长一对一指导推进中小学科创工作,上海交通大学
11月17日,@央视军事发布消息称“我国正研发六足登月机器人,和四足机器人相比,六足机器人的稳定性更强,即使偶尔坏了一条腿也可以继续行走。目前,我国的科研团队正在进行未来六足登月机器人的研发工作。“‘我们做了这个着陆行走一体化的机器人,希望我们在航天领域有一个质的突破。’期待!
今天(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今年的助残日主题为“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5月18日,由中残联主办,北京市残联承办的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在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汇爱大厦)举行,十几款科技助残创新产品亮相,让残疾人朋友看到了科技助残、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和希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今年我们看到了很多“机器狗”的新闻,比如在珠海航展上,“机器狗”搭载各种作战装备变成了“战狼”,还有一只山东的“机器狗”驮着物资往泰山上运。这种“机器狗”就是四足机器人,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了。
央广网北京8月25日消息(记者 万玉航)能做饭能扫地,能摊煎饼也能端咖啡……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博览会上,服务百姓生活,与民生领域相关的机器人备受追捧。央广网记者在采访现场观众时发现,对于能够为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家政服务机器人,大家的期待尤为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