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正在学钢琴,经常听老师提起古典音乐有四个时期,在不同时期钢琴的构造是不同的,所以对应的钢琴奏法在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比如跳音,在巴洛克时间,钢琴为羽管键琴,钢琴的回弹是没有那么快的,所以弹奏跳音时,不能跟现在的钢琴奏法一致,而要选择非连奏的弹法。
今年4月1日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诞辰150周年。身处现代主义的音乐浪潮,拉赫玛尼诺夫却拒绝做“弄潮儿”,他坚持将浪漫主义音乐进行到底,用深沉的浪漫谱写壮阔的悲歌。指挥家张国勇对俄罗斯音乐有着独到而深入的研究。记者近日对他进行专访,听他谈心中的拉赫玛尼诺夫。
在美国作家托马斯·F.凯利那本颇多好评的《首演》一书中,描述了五位西方音乐巨匠的五部代表作的首演情况,分别是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亨德尔的《弥赛亚》、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
不像贝多芬那样跺脚挥拳,不像理查德·瓦格纳一样召唤来暴风雨闪电,法国作曲家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和“英雄”二字毫不沾边,用传记作家奥斯卡·汤普森的话说:“他远离喧哗、战败或胜利,只能想象牧神与水中的仙女,幻想月亮,幻想露台上的忧郁,用魔幻般隐隐作响的和声来表现夜晚的降临”。
尽管从作曲手法和精神内涵上,我们可以说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在结尾高潮的设计上更辉煌,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在精神境界上更浩瀚深邃,马勒《第八交响曲》在演出阵容规模上更具开创性等等,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历史地位和世界性影响力至今依然无可企及。
本周,Yusi的《20节课带你听懂古典乐》来到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篇章。拉赫玛尼诺夫,这位生于俄国、巡游于欧美的钢琴家、作曲家无疑是20世纪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之一。关于他的名声、成就,无需赘述。《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旋律萦绕在无数古典音乐者心头,是让人无法忘怀的经典。
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人们所熟知的天鹅湖、胡桃夹子等芭蕾舞曲均有他进行创作,除此之外,还创作有《意大利随想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等多类体裁和形式的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