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先导10月30日于电话会议中表示,DEL库筛选的速度快,周期短,一般3-6个月时长。之前的3年排他期造成很多高价值靶点无法有效利用DEL庞大的化合物库资源,为更多客户产生苗头化合物。目前成都先导1.
成都先导近期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截至目前,公司的DEL库分子数量已超过1.2万亿;通过系统化的库分子设计,增加合成分子骨架的种类超过6,000种,基本涵盖了所有当前已获批上市的小分子药物的核心骨架以及临床在研小分子项目的大多数优势骨架,合成砌块接近4万种。
成都先导11月14日在互动平台表示,成都先导与Vernalis目前就双方市场及技术的共同开发,联合成立了“成都先导-Vernalis策略管理委员会”,针对双方如何共同开展商业活动和技术协同进行沟通和协商。
本报记者 蒙婷婷4月28日晚间,成都先导公布2022年年度报告。年报显示,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5.98%;实现归母净利润2526.6万元,同比下降60.14%。研发投入8736.19万元,同比增长18.58%,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达26.
每经记者:陈星 每经编辑:梁枭科创板西南“第一股”成都先导(688222.SH)于2020年4月成功上市。李进是成都先导创始人和董事长,他于1978年进入四川大学学习,又历经异国求学,最终在跨国制药企业工作20余载后回国创业,创立成都先导。
随着药物研发需求的升温带动了关键原材料实验动物价格的大幅波动,像DEL龙头成都先导因为利润规模比较小,在研发支出加大、政府补贴减少、资产减值准备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年净利润预减55.75%到69.48%。
本报记者 蒙婷婷8月22日晚间,科创板上市公司成都先导发布2023年中报,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12.21%;实现归母净利润582.1万元,较2022年上半年增加1287.91万元,同比扭亏为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84.
中证网讯(王珞)成都先导8月22日晚间发布2023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公司核心业务逐步恢复,基于DEL技术衍生的核酸新药研发服务及其他关键新药研发能力逐渐显示出商业价值,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21%,净利润有所提升。
5月18日,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与美国ARase Therapeutics, Inc.达成新药研发合作。ARase从事开发靶向ADP-核糖基水解酶的创新疗法,此类酶是作用于癌症应激通路的新靶点。
以人工智能(AI)大模型为主导的新兴技术,正在加速重塑医药制造行业。AI和医药行业的融合,有望改善行业重投入、高风险的现状,推动行业更快地发展。跨国医药巨头也纷纷拥抱这场技术革命,或通过与AI药企合作,或通过自研方式积极变革。
成都先导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目前成都先导肝内靶向的GalNAc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已经验证过,目前正在进行体内验证;基于DEL筛选平台识别TfR1小分子配体介导的肝外递送系统以及潜在CNS系统递送的研发也在同步推进中。
毕得医药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聚焦于新药研发产业链前端,依托药物分子砌块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等核心业务,为新药研发机构提供结构新颖独特、功能多样、品类丰富的药物分子砌块及科学试剂等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
e公司讯,成都先导今日宣布与美国Nitrase Therapeutics, Inc.(简称“Nitrase”)达成新药研发合作。Nitrase是一家生物医药公司,通过利用其独特的NITROME平台开发靶向新型硝化酶的管线,以治疗一系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