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8月29日,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田园棉文化园纺织工坊,工人整理晾晒中的老粗布。该文化园依托当地传统“非遗”田园棉手织布技艺,引导帮扶周边农户学习手织老粗布,让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推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1月5日,在永济市惠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老粗布生产车间,开张镇东开张村的妇女们正利用传统工艺纺线织布。近年来,该公司将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坚持手纺、手织、草木染等自然工艺,先后开发出74种手织粗布床品、粗布服饰和儿童用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来源:安顺市人民政府_安顺要闻】土布制作是关岭自治县布依族的传统手工技艺,布料厚实耐磨,素有“土呢子”之称,其色泽蓝里带青,青中透红,古朴自然,独具风格,具有冬暖夏爽、透气吸汗的特点,是布依族同胞制作衣物和床被、床单等的上好布料。
点击关注悠哉崇明,发现更美的崇明崇明自古便有工匠精神的传统。崇明历史上最有名的“匠人”或许是明时知县唐一岑的夫人。唐夫人随夫来崇后,往来于城乡各地,亲身传授织布之法,百姓由此掌握了完整的纺织技术,代代相传,成就了“崇明土布”厚实耐磨的美名。
亦称“圆纱夏布”,流传于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的一种手工织布技艺,其生产可追溯至东晋后期,唐代被列为贡品,明代全县夏布商号上百家,清代发展至1000余家夏布作坊,民国时远销海外,1940获巴拿马国际展览金牌,抗日战争时产量锐减,新中国成立后又逐步恢复。
8月15日,衡水市冀州区的田园棉文化园内,暑假研学的孩子们正在参观农耕文化展室。刘延岭 摄8月15日,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的田园棉文化园迎来一群学生。他们在田园棉手织布技艺传承人阴红霞带领下,了解中国手织布纺织史、工具演变,并体验传统手织布制作技艺。
近日,一场由宝山区图书馆组织的非遗手作体验亲子活动在昊耀共享书房举办。以黄道婆棉纺织技艺为主题的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大家通过手作了解其中的历史和文化,走近这项影响深远的非遗技艺。在共享书房的大厅里,14组家庭聚集在一起,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
来源:【云南日报】“咯吱,咯吱……”在普洱市墨江县雅邑镇坝利村坝利组,哈尼族农户家中的织布机正传来阵阵声响。只见哈尼族妇女脚踩在织布机上,一上一下地发力,织布梭子不断穿梭在一根根棉线之间,不一会儿,一块平整厚实的哈尼族粗布就出现在织布机上。
中新网杭州6月16日电(曹丹)从新疆出发,沿着古代丝绸之路一路西行,途经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最终抵达吉尔吉斯斯坦……走进位于浙江杭州的传梭博物馆内,馆长郑芬兰正在规划下半年中亚地区的“寻梭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