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第三方协议,签约的是国企的正式员工,能在国企混出头吗?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找工作签约时,很多国企都是按照第三方协议的方式来招用职工,而并不是直接和国有企业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这种做法的本质,实际上是属于劳务派遣工,由劳务公司派遣到国有企业工作,那也就不存在你签约的是国企正式工之说了,甚至连国有企业的合同制职工都说不上。
眼下,各大高校的新生已入学,但还有不少今年应届毕业生因企业“临门式毁约”错过了最佳求职季。据报道,部分毕业生在去年秋招时就开始找工作,并陆续与用人单位签订了“三方协议”。不曾想,原本板上钉钉的事儿,却遭遇企业毁约。
中铁十五局四公司对已经发了offer的应届大学生写信取消了三方协议,官方的理由是集团公司下文调整了他们允许招聘的应届生人数,公司领导已经与集团公司争取过了,但是仍然无法改变现状,只能和已经签了三方协议的大学生说抱歉取消三方协议了。
按照大学校园正常的流程来讲,从3月份开学开始就会陆续有很多企业通过招生办的审核,走入校园进行校园双选会,能够进入到校园的企业不见得全是可以“托付终身”的,有些是凭实力进入,有些也可能因为种种关系才有资格进入双选会,所以大家在挑选企业时依然要擦亮眼睛,甄别企业的真实实力,因为这直接关乎到后续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和就业稳定性问题。
中工网评论员 张雪得到不足以支付一个月房租的违约金,却错过了就业黄金期——据《法治日报》5月7日报道,这是上海某高校研三学生李燃目前的处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招聘企业毁约了。当下正值高校毕业生就业季,一些车企、互联网企业出现毁约行为,打乱了不少大学生的就业规划,让他们不知所措。
“去年11月参加了中创新航的校招拿到了offer,期间也拒绝了好几家公司。今年5月23日,人力资源部发信让把一些号码设置为白名单,结果5月24日下午收到解约的电话,并收到邮件。本以为是沟通联系入职的,真没想到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被告知解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