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种更有成长性的方式,让你不逃不跑,身处闹市也能自得安宁。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够在心理层面“断亲”,有个小方法你可以练起来,就是每天花10分钟想想这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自己价值观影响下的普通人。
如今在90后、00后群体里,“断亲”已经成了一种社会常态,父辈们花费了不少时间、精力甚至财力刻意维护的亲缘关系,年轻人似乎并不看重。对他们来说,亲戚关系更像一种“负担”,逢年过节,传统的走亲戚也逐渐不再为年轻人所接受。断亲现象由何而来?是现在的年轻人更冷漠了吗?
快过年了。许多人张罗过年、拜年,比平日里还忙乎。近一两年,一些年轻人“断亲”引起了舆论关注,这个人群这会儿大约不必操劳,清闲一些。我们原本无需对“断亲”大惊小怪。人只身在外,若是多数亲戚一年到头才吃一次饭,关系冷淡下来,是自然而然。
❏作者 弛泷(南京大学)大概从上大学开始,我就很少在过年时跟着家里人走亲戚。要是亲戚来做客,我一般会出来打个招呼,然后回房间忙自己的事。直到最近看了热搜,才知道这叫“断亲”——不是断绝关系、六亲不认,而是疏于、懒于走亲戚。从语义上来说,这个说法其实有点夸张。
最近“断亲”作为一种现象被广泛讨论,所谓“断亲”指的是当代年轻人懒于、疏于、不屑于跟亲戚交往、联系、互动,日常音信全无,哪怕在逢年过节期间,宁可独来独往,也不愿意走亲戚,甚至将此作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来推崇。
老师:我的孩子参加工作后越来越不愿意回家,即使回家过年,也不走亲戚,家族聚会也不参加,亲戚们说她这是要“断亲”,搞得我在亲戚面前抬不起头。问她为什么不走动亲戚,她就说累,不想浪费时间,但是她跟同学、同事交往又很密切,是真累吗?她这是真的要断绝与大家庭的联系吗?
来源:中国妇女报 断亲,重点不是在于断,而在于选择。对那些会消耗你、拖累你的关系说再见,不比之前维持一团和气的表面祥和好多了吗?年轻人断亲的背后,其实是自主选择了自己所处的关系,为了让自己更舒适、更自洽。
□刘一宁(重庆大学)年关将至,回老家走亲戚,已经成了让不少年轻人压力倍增的事情。疏于与非直系亲属发生过多交往,这一现象被部分学者称为“断亲”。然而,新生代年轻人真的“断亲”了吗?断的是“真亲情”还是“伪善意”?读懂年轻人“断亲”背后的深意,才能促成新的亲缘关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