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明说很少愿意去提胡锡进,因每浮现这三个字时,总有种强烈的不适感。而且这种不适越来越强烈。不知何故,大数据还是将他的小作文推送给我。观之,究无愤怒之感。胡锡进以“它”来称呼自己的祖国,许多人会以为是笔误,或用词习惯。对祖国,华侨也好、老百姓也好,在他们心中与母亲二字相连。
南都讯 记者陈秋圆 赵唯佳 发自北京 “过去人们见到我说的是文章,现在见我第一句话问的都是您的股票怎么样?”昨天(2月5日),胡锡进在京东金融App的专场直播中亮相。胡锡进原先是《环球时报》总编辑,现阶段因投身股市且金句频出而走红。
最近,国内头号媒体评论员、《环球时报》退休总编辑胡锡进遇到一件尴尬的事情。这位老媒体人转战另一个以“小”字开头的著名社交平台,宣称要展示自己在社会评论之外的另外一面。结果却遇到不少网友嫌弃:为什么要跑到这里来?“求求老胡不要过来!
老胡是今日头条的网络红人,是资深媒体人,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受到网友们的关注,如果言论不合理也会遭受网友的批评。图片来自网络第一条罪状,在网络上蹿下跳,对不喜欢的人和事指手画脚。第一条罪状对老胡的批评有点狠啊!老胡的形象看上去还是比较稳重的,不像那种上蹿下跳的人。
李嘉诚把几十个港口打包卖给了美国,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反弹。然后呢,有些人就站出来“理中客”了,他们说:哎呀呀,你们这是道德绑架呀,人家一个商人,怎么和美国对抗。你出钱把港口买下来吗?人家就是一个商人,当然“在商言商”。自己的港口,想怎么卖怎么卖,你管得着吗?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假期里,在连续三天多因未发一语而招致的全网“寻找”中,或许各位一来更加体会到前《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对当下舆论场的重要性,二来也进一步发现,一些或许在十年前还可以被视为老胡“战友”的大V、网民们,此刻似乎比谁都希望他“进去”和身败名裂。
截至2024年8月6日,老胡已经10天没有更新。三天不看老胡“胡咧咧”,就觉得别扭,还怪想念的。任你别人怎么吐槽这个开幕式的千奇百怪,老胡却是高度赞扬:有想象力,恣意的创造性,又华丽又幽默轻松,有艺术感…
老胡与我同年,当过兵,退休前在《环球时报》当总编,是体制内的人。在老胡退休前的一段时间,经常能看到他在短视频账号发表“胡侃”,敢说敢言,切中时弊,语言比较犀利,受到广泛关注,他是一位有广泛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但是,老胡退休后,行事风格发生了微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