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广西巡展(以下简称《永乐大典》广西巡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正式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展览中展出了2册与广西相关的《永乐大典》嘉靖副本原件——《南宁府志》和《梧州府志》。
永乐大典是由明成祖朱棣下令编撰的,还亲自撰写了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共22877卷,可惜绝大多数均损毁,目前散落在世界上仅存800余卷。曾先后更换解缙、姚广孝担任主编,前后有3000多人参与了编纂,内容集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全书抄写完成,字迹工整,布局合理,堪称书法经典。
《永乐大典》是国家图书馆的四大专藏之一,也是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2019年以来,国家图书馆与全国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合作,线上线下开展“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巡展,备受公众欢迎。
有一本书,从修订完成那一刻,就注定成为天下奇书,它就是“万书之书”——《永乐大典》。它的传奇之处,体现在涵盖古今、包罗万象的内容,全书共有11095册,收纳典籍7000余种,近3.7亿字。唯一的正本下落成谜,后世没有见到只字片纸,流传至今的数百册,也都是唯一副本的残余。
消失的永乐大典:西方打死也不会说的崛起奥秘,一册便价值3000万2020年在巴黎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两册中国明代的《永乐大典》副本拍出了812万欧元的天价,每册约合3000万人民币。这一事件不仅让世人再次关注这部珍贵的古籍,还引发了关于其原本下落及西方文明崛起之谜的讨论。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类书,共22937卷,装成11095册,自明永乐六年抄成后,没有印行。《永乐大典》一直以来颇受人们重视,尤其是清乾隆年间从中辑得佚书数百种,此后《永乐大典》辑佚之风甚盛,影响至今,形成了史上颇负盛名的大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