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电视台公共频道曾播放了他们为这位“大腕”级人物和她的丈夫田希文及三个儿子录制的《戏。剧人生》。制作者精心策划,主持人与嘉宾、观众热情互动,妙语连珠,通过一段段生活小故事,把马玉楼和这个“艺术之家”的祖孙传承、艺术成就和淳朴家风,诠释得十分生动感人,使人们在饶有情趣的艺术欣赏和人生探求中,得到真挚的精神启迪和艺术陶冶,着实令人浮想联翩,得益匪浅。
如在《三对面》中她反串青衣李艳妃,在《拾金》中她演三花脸花儿,在时装剧《小女婿》中她演彩旦陈快腿,在现代戏《刘胡兰》中,她演卖烟卷的老汉,捋着八字胡,说着文水话,简直把这个人物演得活龙活现入木三分,不仅台下人叫好,就连台上的人也赞不绝口。
曲尽人情妙趣横生——看牛桂英、马玉楼合演《桑园会》刘巨才我从小就是个“小戏迷”,特别对丁果仙大师的戏迷得如痴如醉,但凡她有新戏露演,我总要撺掇父亲去先睹为快,《桑园会》就看过好几回。《桑园会》又称《采桑》,原是一出“大路戏”,算不得“丁派”的代表剧目,却也经常上演。
山西省晋剧院是上世纪50年代末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在当时的省委书记卫恒,省长王谦、王大任等老一辈领导和省文化局领导的关怀下成立的。1956年山西文化部门分成立了山西戏曲剧院,下设山西省人剧晋剧一团,二团,山西省人民蒲剧团。
演出特邀王爱爱、田桂兰、马玉楼等我省著名老艺术家和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艺术家,组成强大演出阵容,演绎人民群众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传统经典唱段和新创剧目优秀选段,为观众献上戏曲盛宴。
说说王爱爱与她的几位弟子。“爱爱腔”是王爱爱在自己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在继承了程玉英老师慷慨激越、一泻千里的“嗨嗨腔”基础上,又吸收了牛桂英老师字正腔圆、委婉缠绵的艺术精华,才逐步形成了她自己独具特色的唱腔风格,才被誉之为“爱爱腔”的。
(7)打造本土博物馆;下面谈一谈咱们汾阳及杏花村景区如何借鉴锦溪成功的博物馆经验,在吸引外地博物馆入驻杏花村景区的同时,如何打造本土博物馆:如上所述:博物馆是记载历史、传承文明的地方,想要了解一地古往今来,熟悉一方乡土人情,就一定要走进它的博物馆。
作为优秀的须生演员,韩变桃、孟素兰在《打金枝》里扮演的唐王,不只唱功好,扮相美,仪表端庄,尤其是脸部表情特别明显,比如在接见老臣郭子仪时的那段唱《下殿来将皇兄急忙搀起》,不断变化的表情真实自然,恰如其分,颇有特色,深刻表现了唐王平易近人,特别有亲和力的特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