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项重要的研究背后都离不开好的数据,是它们使分析成为可能。而每项不好的研究背后嘛……这个后面会说。人们常说“用数据说谎”,我要说往往数据的分析是没问题的,但这些分析却是建立在夸大或不实的数据之上。下面便是几个常见的“错进错出”案例。
原标题:都说检测是生产的眼睛,但她们更像守夜人。一个数字错了,可能影响整批产品的命运(引题)“数据不会说谎,但需要懂得倾听它的人”(主题)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康劲 通讯员 谭顺兰 包军英阅读提示中国兵器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理化检测中心90%的员工都是女性。
近期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在短时间内引发了各方的质疑,尤其是二季度的GDP初值增长2.9%,虽然在近几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美国公布的失业率数据也在同一周上升到4.1%,3年来的新高,而费城联邦储备银行的一项研究更是直接怀疑2023年的非农就业数据高估了80万人,平均每月7万人,约30%的虚高水平。
当下,数据量化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健康追踪器中的步数到工作绩效评估中的KPI,从社交媒体上的点赞数到学术研究中的引用次数,大家越来越倾向用具体的数据来衡量事物的价值。可生活需要数据量化吗?该如何驾驭数据而不是被数据驱使呢?个中时度效如何把握,值得人们深思。
南方网讯(记者/朱绮琳)日前,九州出版社出版科普书籍《数字一点不老实:看穿纷繁信息中的数据玄机》。日常生活中大量统计数据,如占比、患病率、风险值等,大量或显或隐的数字,都可能因误读或误用而扭曲真相,要读懂它们进而做出合理判断,“统计意识”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