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原本有六大名著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就把两部给删减掉了,其中一部就是清代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范进是一个连考了二十几次都不中举的老童生,他从二十岁开始应考,三十多年来屡败屡战,四十多岁才中秀才,考到五十四岁才终于中举,在古代这已经属于高龄了,毕竟当时的人均寿命也才五六十岁。
于是他因中举喜极而疯的画面,就深深地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在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积压了几十年的情绪才得以释放出来,毕竟中举代表着入仕做官的资格,相当于一步登天,街坊邻居、岳父大人立刻对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当地的乡绅富豪都开始送银子和房子,这即便是放到现代人身上,突然从贫困潦倒到一夜暴富,也可能会喜极而疯,何况范进为了这一天已经努力了大半辈子了。
“范进中举”节选自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直到今天,范进中举后丑态毕露,一直是人们争相嘲讽的对象,他那滑稽和讽刺的嘴脸真正体现了“一夜暴富”的丑陋嘴脸,然而人人都以为这就是一个讽刺故事,却没想到这其实是一个极其“励志”的故事。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妍妍编辑|妍妍《——【·前言·】——》范进中举后的疯狂,一直被世人当作笑谈,甚至成了讽刺科举制度的经典例子。
要是把他的官职放到现在,换你也淡定不了。范进,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虚构人物。小说中范进这个人原本是个普普通通的穷苦文人,长时间以来,几乎走投无路的他为了科举梦而付出了一切,甚至到了不顾现实生活的地步。
《范进中举》是我们教科书中的一篇文章,每次学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大家总是会啼笑皆非,认为范进的心理素质太差,而教科书中的侧重点,也总是告诉我们这篇文章是为了讽刺当时的社会,从未告诉我们,范进会疯的真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