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指出,要“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学科类课程标准中“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周,教育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最新修改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关情况做了说明。其中,教材局局长田慧生提及新课标相关信息时明确说到:新课标将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精选和设计课程内容,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占本学科总课时的10%,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增强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如今,跨学科好像成为了潮流。一个朴素的原则是:一定不能为了跨而跨。大家可能都看过这个帖子:2016年11月14日,芬兰赫尔辛基教育局正式下发通知,正式废除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课程教育,转而采取实际场景主题教学。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新课程再次迭代为更“新”的课程。作为一线学校,我们最关注的就是新方案、新课标中传达出的新精神、新举措,也力图全面领悟和把握新方案与新课标对一线学校实践的新要求。其中,“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
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楠 王玉秋晨)12月2日,学科建设发展专题研讨会暨教学展示活动在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开幕,本次研讨会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为主题,通过专家分享、课程展示等方式,展现中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说:“课程是为育人的,是为未来育人的。”她还描绘了新课标下课堂的形态和内涵:“老师,应该想象着学生学完课程后未来的样子来上课;学生,应该能在课堂上感受到‘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思考‘我将来想到哪里去’。”郭教授的描绘与提示我深以为然。
“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建成教育强国。‘2035’在哪里?就在今天的课堂上,就在今天的校园里。”日前,在由北京市房山区委教育工委、房山区教委主办的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上,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成尚荣提出的“2035”命题引起了与会专家一致共鸣。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王婷 邵陈颖12月19日下午,由《中国美术报》社、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南通大学共同主办的“时代·人民——2024中国美术报艺术季”子项目之一“琴书和鸣——中国书法与古琴艺术展演”在南通现代美术馆盛大开幕。
封面新闻记者 周丽梅11月29日-12月1日,由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四川省教育学会、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主办的“素养立意、学本立场——2023四川省第九届初中课堂博览会”在成都市温江区东辰外国语学校举行。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中,基础教育是基点。近日,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论坛聚焦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育人关键环节与重点领域,展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前沿进展、学术成果与实践探索,以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着力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支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都提出要“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为我们在充分理解认识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逻辑的基础上,落实新时代科学教育发展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引领下,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深度推进着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该方案不仅明确了课程方案、教育方式、教育评价等多个维度的改革方向,更强调了学校作为教学改革主阵地的关键作用。
南都讯 数字化浪潮早已到来,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上寻求更高质量的教育实践?11月16-18日,第三届“集思·数字化转型下的课堂变革”论坛在广东实验中学(白云校区)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办、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希沃)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