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有名的有,1997年亚洲四小龙经济危机,日本1990年步入失去的30年等。下岗、自谋职业、停薪留职、待分配、厂内待业、放长假、“两不找”、减员增效、砸三铁、分流等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新闻及报纸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直到上世纪末,也就是2000年前后,中、小国营企业仍然占据了国企数量上的绝大多数。这些中小国营企业,有的是建国以后通过对私营工商业改造公私合营而来,有的是由五、六十年代的劳动合作社逐步发展起来的,还有就是建国后地方政府投资兴建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国企改革,是影响人数最大、社会反响最大、社会震动最大,失业人数最多的一次改革。从1997年开始到2007年,时间基本达到了十年,分布在全国县市区的中小国企基本通过改制、破产消失了,导致全国国营企业的固定工、集体所有制企业的集体工下岗累计7000多万人下岗失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的国企改革改制造成无数人下岗,目前为止他们都退休了吗?就我们厂来看吧,从1990年开始招工生产,一线产业工人基本上都是20岁左右吧,岁月如梭如今他们50岁左右吧,女工绝大部分开始领退休金了,男性下岗职工基本上没有到达法定退休年龄,这些男工大部分没有什么正当职业,处于半打零工半失业状态,他们绝大部分游离社会底层,早已被边缘化了,也没有办法融合主流社会,说他们为弱势群体也不为过。
今天,到原辽阳水泥制品厂家属房拍摄老房子时,遇到了一对上世纪90年代末下岗的夫妻。推测这个家属房已经有70年的历史了,这对夫妻都是出生在这里的厂矿子弟。交谈中问及他们为什么还住在这么破旧的房子里?于是,他们讲述了当年的下岗经历。
1990年—2010年左右,由政府主导的国企改制大潮以势不挡的速度席卷全国各地,全国几千万企业职工成了国企转型、要甩掉的包袱不得不被迫下岗,触目惊心的国企解散变革运动.从此成了改写几干万工人人生命运的分水岭。
本篇接经济第九次波动之国企改革—国企困境的来源,介绍第6篇,“三年脱困”壮士断腕的措施。1996年,国家决定对10个特困统配煤矿实行以产定人,富余人员一律下岗,再就业期间发放基本生活费,同时银行对其所欠贷款停息、限期还本,煤炭行业反应比较温和。
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使全国4500万职工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与企业签订了下岗分流协议,她们领取了极少的经济补偿金,享受了国家最基本的三年下岗分流生活费,参加了有政府组织的职工转岗培训等,从此与原企业没有了任何的劳动关系。
我们现在面临二十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面临换挡,低速挡摘下来了,高速档还没有运行,短时间内的降速让人不适,让人心慌。换挡后,经济发展的逻辑要变了,投资置业的逻辑变了,无论是产业还是财富都会面临新一轮洗牌,面临无数的机遇和风险,这个道理越早明白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