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2月7日电 题:科技助力长城焕发生机新华社记者孙晓辉、魏梦佳、郎兵兵打开“好客山东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点击云游览选项,齐长城就能够实现360度全景线上展现。这项通过虚拟影像技术让游客足不出户游览齐长城的服务,一经推出就得到广泛好评。
嘉峪关,中国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距今已有650余年的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近几年,结合嘉峪关长城的保护情况,文物保护机构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长城保护方式从“看守保护”不断向“科技保护”转变。
我国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建造存续时间超过两千年,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系列报道《文化中国行》今天走进万里长城,感受科技助力下古老长城的壮美如画。
7月14日,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副研究馆员柳君君(左)和同事在甘肃嘉峪关关城景区巡查。 嘉峪关,中国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距今已有650余年的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长城展现了历史文化与生态文明有机融合之美,为了保护长城这份独一无二的壮美,近期,在不改变原状、最小干预等原则理念下,长城保护修缮逐渐探索从“抢救性”保护走向“研究型”修缮,最大限度保护长城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沧桑古朴的历史风貌。最小干预长城修缮如何“修旧如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