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碎了一地,却换来了一张"纸饭碗"。上世纪90年代的国企改革浪潮中,"买断工龄"这个词像一把锋利的刀,切开了无数人的人生轨迹。它是改革的产物,也是时代的烙印。今天,让我们一起掀开这段尘封的往事,看看那些被买断的岁月,到底买断了什么?
每个人的梦想都不是工作,而是游山玩水,诗词歌赋的美妙人生,可梦想是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上的。人生短短几十年,从出生我们经历着生离死别,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我们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到那一天,我们的起跑线不同,每个人拥有的金钱不一样,可是社会对我们唯一公平的是时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自己需要的生活在自己最大能力范围内去满足。
有人说,上世纪90年代末的国企改革,就像做了一次大手术,如果没有手术,病人也很难健康地活到现在。当时有三分之一的国企明亏,三分之一暗亏,只有剩下的三分之一在盈利。于是,6000多万名职工不得不成为这次手术中被切割的部分,那时,“改革总是需要付出代价”是他们无法抗争的现实。
下岗职工为了企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还有体力,其实下岗职工也是如现在社会资本下的弱者被人鱼肉让走就走了,有的没有补偿,有的有点补偿,大多数已经是买断了工龄,看到有人说买断了工龄给了5千块钱的,而且已经签了自愿的离职,这5千块钱如果在很多年以前的话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但是再想想如果到了现在的话这5千块钱可能并不算太多,其实签了自愿的离职以后就跟企业没有任何关系了解除了劳动关系。
属龙的我终于退休了 我64年的,属水龙,79年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做临时工,在给船厂刷油漆,做泥瓦匠。 80年正式参加工作,先是电子配件厂,86年调入有色金属贸易公司,进行钢材交易。 做钢材生意那几年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当时钢材是计划物资,一吨难求。
她无意争春,只是跟着陆震这样一个英俊多金的上城风云人物,到哪里都很难不吸引众人的目光。觥筹交错间,无视对方女伴眼中闪烁着或不屑或羡慕或精明的光,安然优雅而淡然地应对这着,听到恭维她便礼节回赞,听着酸腐的她便一笑而过。
隔壁单位的办公室黄主任晚上来到我家,她说,你帮我算算,我是买断好还是留在企业好?她是办公室主任,说实在话,老板没打算让她买断,因为她还有两年就退休了。可是单位今天出条了买断工龄政策,有买断意愿的每年工龄补贴一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