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路街道杨宅居民区有一位98岁的胡慧芳阿婆,被街坊邻居们亲切地称为“鞋垫奶奶”。之所以有这个“称号”,是源于她20年来一直在坚持的一件事。日前,胡奶奶 将自己一针一线亲手制作的245双鞋垫、150副手套和33副护膝,通过公益组织捐赠给了贫困地区儿童和新华路街道的困难群体。
1月18日(农历腊月初八),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在淄博市高青县黄河楼广场举办。来自淄博各区县的非遗产品、文创产品和旅游产品亮相黄河楼广场集市,引人驻足。“龙年大吉”“一帆风顺”,一双双出自淄博市高新区割绒纳绣手工鞋垫非遗工坊的作品成为集市上的亮点。
是的,那时候日子真的很苦:婚礼也很朴素,所谓的订婚彩礼从一百元到三四百元,还不如现在一顿饭钱,只是照一张彩色订婚照,小两口的赠送的礼物多是手帕茶缸之类,更没有房子车子的加持——印象中多数农村家庭都有兄弟姐妹五六个,二百多平米的院子里就三间正房和两间偏房,都是土墙瓦房或半瓦房,男孩子结婚后两到三年才分家,向生产队申请一处宅基地,众亲友帮衬着再盖上几间简陋的房子——两口子白手起家,待生活稍有起色,还要帮助父母照顾弟弟妹妹上学、成家。
来源:人民网 张兴会缝制鞋垫。大足区委宣传部供图11月2日,重庆大足区龙岗街道西街社区龙岗西路,一栋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老式居民楼内,一位婆婆正戴着老花镜,聚精会神地绣制鞋垫。随着针头上下穿梭,棉线在鞋垫布料上绣出的美丽图案逐渐呈现。
中新网河北新闻10月30日电 (徐巧明 李月英)27日,走进河北保定徐水区德山三街村某加工车间,十几名工人正忙着加工毛绒保暖儿童鞋垫。工人加工鞋垫。 白天龙 摄工人加工鞋垫。 白天龙 摄“我们正为电商赶制20万双鞋垫,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非常高,每个工人都是质检员。
来源:大象新闻 “千层底,密密缝,一针一线鱼水情!”8月20日,郑州市二七区 消防救援大队长江路消防站内, 八旬老奶奶李玉珍 将最近赶制的100双手工鞋垫送到消防队员手中。这一举动, 让全体消防救援人员倍感温暖。
“这些暖心故事”原标题:这一做,就是19年……光明日报记者 黄汉鑫 李宏快过年了,张兴会的手机响个不停。“妈妈,鞋垫好热和儿(暖和)啊……”她的儿子们拜年时,总是提到鞋垫。捧着手机,张兴会嘴角弯起,眼里透着柔光:“你看嘛,你不在了,你好多战友都来问妈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