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在65至70岁的老人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泰康仙林鼓楼医院耳鼻咽喉科医师在接诊有听力损失的老人时,经常会被问到“要不要配助听器?”“该如何选择助听器”等问题。家里老人听力受损时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1.看电视时声音放得很大;2.
听力下降后最快速、便捷改善聆听的方式就是选配助听器。但不少朋友会担心,佩戴助听器对耳朵真的是百益而无一害吗?我们先来看一下助听器对耳朵的好处。1、听力下降后,耳朵听到的声音就会比原来正常的时候少,佩戴助听器后就可以补偿缺失部分的声音,减小与正常听力的差距。
说话声音能听到但听不清,在嘈杂环境下尤其明显,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跟别人沟通越来越困难......这是听力下降的表现,听力下降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日常沟通交流的不便,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助听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那么助听器该如何选择呢?
极目新闻3月11日讯(记者李曼英 通讯员崔毅 荆彤 周绮书李慧)担心听力不好,影响生活质量,汉口的宋先生给爷爷网购了助听器。然而,爷爷说助听器特别吵,戴上去耳朵吵得受不了。到医院检查,宋先生才知道自己买来的竟是“听力杀手”。
经常看到评论区有人说“我的助听器买了都没用几次”“完全没法用,浪费钱”“助听器戴了几次后就扔抽屉里了”...为什么那么多人买了助听器不用?助听器真的没有效果或效果不好吗?其实,很多人是没有买对助听器,所以效果当然会不理想。助听器应是根据自己的听力损失情况去专业验配的。
再过几天,将迎来第26个全国爱耳日,听力健康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众多听障人士来说,助听器是一个改善听力的最佳助手,目前,市场上不少宣称“免调试,直接佩戴”的助听器,因为价格亲民、操作简便收获了颇高的人气。这种看似便捷实惠的产品,真的能满足听障群体的需求吗?
78岁的邱奶奶身体健康、腿脚灵活,也没什么基础病,但她却因为耳朵背而很少出门活动,即便是必须下楼买菜时,也几乎不和院子里围坐聊天乘凉的邻居们打招呼。她怕自己因没听清别人说什么瞎打岔而引起尴尬,总是低头迅速经过人群匆匆回家。
多学一个知识点——听力检测的小技巧如何尽早识别自己或者家中老年人有没有听力问题?教大家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手指放在耳边搓一搓,看看是否听不清、听不到。另外,也可以通过耳语、机械表等生活中可以发声的东西,来测试老年人对声音的反应。
1.2亿,这是《中国老年人听力损失与助听器应用调研》中提及我国老年听损群体的规模。今年10月,北京听力协会等机构发布上述报告。其中,有另一组对比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只有14%的人进行过听力测试,助听器佩戴率不到5%,远低于发达国家。
6月24日—30日是老年健康宣传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维护听力健康 乐享幸福晚年。老年人的听力下降通常是逐渐加重的,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老年人会逐渐接受这种变化,并对此不以为意。在生活中,通常是身边的人先察觉到老年人出现了听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