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频道为您提供包公戏里包拯的两个特殊称谓的相关资料记载,更多有关包公戏里包拯的两个特殊称谓的历史事迹,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古今中外专区。在传统戏曲中,包公戏颇占优势。包公名拯,字希仁,做过龙图阁直学士,所以戏里称他“包龙图”。
一提起包拯包公那可真是妇孺皆知呀,这个满脸“黑炭”、额上面着月牙的传奇人物,作为公正严明的代表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尽管台上的配角不断地变换,但老包却带着他的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等总是占据着舞台中心。老包,铁面无私。
在秦腔包公戏的整个演出中,包公除了最具有性格与身份标志的那一张“黑脸”外,还存在一个最具权力,确切地说是司法权力标志性的“道具”,那就是包公的三口铡刀,而这三口铡刀也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公理与正义的象征与符号。
编者按:这里是一个怀旧剧场。1993年2月,中国台湾“华视”开播一部八点档电视连续剧。原计划不过15集,谁知播出后收视率奇佳,于是一延再延,跨年播出,最后一口气制作了236集。创造这般奇景的就是当时火遍华语圈的《包青天》。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襄阳公干回汴梁,一路之上着便装,体察民情做暗访,百姓安乐国富强……”5月5日晚,伴随着高亢激越的唱腔,由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创排的河北梆子新编传统戏《新包公赔情》在石家庄人民会堂精彩上演,赢得戏迷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