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秤记忆小时候,父亲常常会上山挖一些野生药材,然后称斤卖掉,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跑到邻居家,把邻居的杆秤借来,称一称再还回去。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杆秤上的刻度那里是一斤,还是二斤,可父亲总是拎着让我学会看刻度。
俗话说:“老头离不开老婆,秤杆离不开秤砣。”秤杆与秤砣的关系在实际使用中可比“老头与老婆”的关系密切多了,谁缺了谁都会变成废物。从天平到杆秤,从一个量程到三个量程。中国权衡器具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至四千多年以前。
天地以其大,以其久化育万物,万物自有其定律。百姓们大抵是最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便造出秤,一个刻度即是一个刻度的量。为了携带方便,杆秤便应运而生。在测量仪具并不是那么精密的年代,说不上准确的物理原理的匠人,用眼睛就可以判断每一个度应该在的位置。
天地之间有杆秤。杆秤自汉朝发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在广大农村地区,仍是行商坐贾的必备之物。许昌长葛的董村镇,以生产杆秤著称,鼎盛时年产百万支,走俏全国。2009年,董村木杆秤的生产工艺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式杆秤虽长远不见老苏州还是觉得老秤用得最称心因为秤头上有独特的人情味道秤杆还在晃卖菜阿姨已经喊出分量没有停顿便直接报出价钱比电子计算机还要快这一手算价钱的本事确实厉害一根木杆一只秤砣这就是从前最普通的杆秤卖菜阿姨不识电子秤秤杆上密密麻麻的秤星却能识得蛮准这样的杆秤确实历史悠久民
千百年来,手杆秤也可算作华夏“国粹”。它制作轻巧、经典,使用也极为便利,作为商品流通的主要度量工具,活跃在大江南北,代代相传。天地间有杆秤,人们不断赋予秤的文化内涵,公平公正的象征,天地良心的标尺,一桩桩交易就在秤砣与秤盘的此起彼伏间完成。
以前的一些老物件,现在都有了很多不一样的价值,成了人们争相收藏的对象,像是以前的算盘、缝纫机、自行车等,现在的收藏价值都比以前高出不少,很多人曾经在小时候应该都见过秤杆,不过这些秤杆并不值钱,在农村几乎每一家都有,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都开始收藏秤杆了呢?
导读:正在消失的18种老物件,90后没见过,80后认不全,70后最有感情。这些老物件,是在父母辈们的70-80年代,想方设法置办的,现在90后很多人都没有见过,80后能认识一部分,只有70后对它们感情最深了,是陪伴他们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