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豫区顺河街道顺兴河社区,有一处别具一格的 “新地标”—— 共享菜园。昔日闲置的20亩土地,摇身一变成为近百户市民的 “开心农场”。清晨时分,总能看到市民们在此辛勤劳作的身影,老年人寻得生活乐趣、上班族缓解工作压力,共同享受着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来源:央广网 眼下正是蔬菜采摘上市的好时节,北大荒集团梧桐河农场有限公司居民的“小菜园”也迎来了大丰收。走在梧桐百蔬园的街道上,可以看到,每家每户菜园里的白菜、菠菜、香菜等蔬菜都已成熟。来到居民管克巧家,此时她正忙着给自家园子里的白菜除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岳致呈 近几年,济南的城与山之间,雨后春笋般生出了一些共享农场。很多城区居民愿意去到农场租块地,享受每周自产的绿色蔬菜。共享菜园正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翻土、播种、育苗、浇水、生长、丰收..体验蔬菜从“播种”到“上桌”的全过程。
当共享经济的风吹到了菜园,“一犁春泥,一篮秋收”的生活照进现实。随着消费者对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日益增长,共享菜园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城市与自然的休闲方式,成为人们体验现代生活的新潮流,也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江昌法 通讯员 张庆选择地块、自主命名、播种施肥……在位于长沙浏阳市沙龙村的“共享菜园”里,许多“农民”正在自己认领的土地上种植蔬菜,他们盼望着今年能吃上自己亲手种植的无公害蔬菜。这里的“农民”其实不是沙龙村的村民,而是城市里到农村来认领菜园的“都市农夫”。
中新社悉尼10月26日电 题:探访悉尼华人“菜篮子”农庄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从悉尼市中心向西驱车约48公里,就能抵达澳大利亚肇庆工商总会会长伍家权的“菜篮子”农庄。当地时间10月25日,走进伍家权的菜园农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堆满了装有菜苗的塑料架子。
土地对于辛勤耕耘的农民来说至关重要,但种粮食多数农民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农村农民种地赚钱无非有这几种模式,一是规模化种粮,二是开展特色种植,三是开展种养结合,建设循环农业,最近几年流传一种“共享农业”非常火的新鲜玩法,京郊的一家农场,“共享菜园”20平米一年3650元,推出100块被抢购一空,它的成功秘诀在价值营销,一起看看传统农业如何新玩法?
在这里,一株作物从种子发芽到长成幼苗需要在植物工厂进行18天的培育,把培育出的小苗种植在微滴灌和深液流技术完美融合的户外立体系统器皿里,20~25天后便可以在这“空中菜园”收获自己种的安全绿色蔬菜,勾勒出一幅都市人心中向往的田园生活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