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4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施雯 制图 梁津铭)黑鱼养殖的困境,该如何破局?拼成本、比效益,淘汰本地黑鱼,全面转型养殖杂交鳢似乎有点任重而道远。那么有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兼顾养殖户的经济收益,也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从前我养黑鱼,浑身臭烘烘的,从我塘里流出去的水,都是又黑又臭的养殖废水;自从今年改种了莲藕,塘里的水一下子清澈了,现在荷花开了,莲藕也开收,我心里美滋滋的。”说这话的,是来自杭州余杭区运河街道,曾经的黑鱼养殖户老沈。
饲养这些大型雷龙鱼,其实并不在养功,因为它们都很皮实,一个是价格的问题,一个是要有一个适合它们很好成长的大鱼缸,换句话说,连同鱼缸带鱼的话,还有设备等问题,养上一条巴卡雷龙的亚成体,可能就需要两万块钱了,好贵啊,不是一般鱼友可以接受的。
今天去旁边废弃的沟渠干塘,其实也不叫废弃,只不过有两年没有抽干水,也没有在里面下过地笼打过渔网,所以今天将水抽的只剩刚好能够划船就行。也没有正儿八经在里面投放过鱼苗,就是自然生长的,今天完全是去碰碰运气。
来源:人民日报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利用丰富的水资源,科学发展水生经济作物。芡实作为该县特色产业,今年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与甲鱼、黑鱼等混养,经济效益倍增,芡实产品远销海外,带动了村民增收,推动了乡村全面振兴。 图为7月4日,金湖县前锋镇,工人们正在为芡实施肥。
梅雨过后进入高温,自7月20日至7月30日浙江湖州地区已经连续10日最高温度高于37度,完全进入了“高烤”模式。如此炎热的天气对于湖州的加州鲈鱼养殖影响非常大,高温天气不仅水质容易恶化而且鲈鱼吃食量也受到严重影响。
大皖新闻讯“我从王家坝国家湿地公园拍摄鸟才回到家,还在整理图片。”4月25日,阜南县摄影爱好者杜平告诉大皖新闻记者,阜南发现国宝级鸟类——彩鹮,辐射宣传作用很大,这两天淮南、蚌埠、合肥等地的影友都来阜南进行拍摄。
鲁网8月31日讯 近年来,东平县银山镇锚定全县“双30”工程,聚焦镇内水域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养殖,以打造“建养管销”一体化、全链条运营模式为目标,推动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镇山赵、昆山、腊山、铁山生态渔业四大片区可养殖水面2884亩,实现村集体增收116万元。
央视网消息:眼下,安徽省天长市7万多亩芡实迎来丰收。芡实种植户 满树兵:我们合作社今年种植芡实面积大约3000亩左右,虽然今年遭遇了高温天气的影响,但是我们采取了相关的技术措施,同时,因为芡实今年市场行情比较好,价格上涨了40%左右,效益相对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