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主题为“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近些年,社会节奏加快,因劳累、熬夜、压力大导致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并不少见,并已逐步呈现患病年轻化趋势。近日,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接诊了一位突发耳聋的女士。
鸣天鼓是通过掩耳和叩击对耳产生刺激,达到调补肾元、强本固肾的功效,所以读者在采用此法时,最好选择在每天下午5时到7时肾气充足的时间。 同时,在练习时要坐姿端正,顶平项直,这样人体的经络及肾气才可以得到调理,督脉得到疏通。专家提醒,有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的患者不适合这一项活动。
38岁的周女士因连续高强度工作出现右耳听力骤降、持续耳鸣等症状,经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鹏诊断,确诊为突发性耳聋。专家指出,季节交替时节是突发性耳聋发病的高峰期,初春流感盛行,已有不少患者因此住院。
省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浩杰告诉你保养耳朵的五个方法,唤醒你的爱耳意识。人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音,会使原本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音性耳聋。
今天是“爱耳日”!爱护耳朵从你我做起,快来听听医生建议如何保护耳朵吧!爱听音乐、爱用耳机的你,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耳朵吗?在门诊,常会碰到这样的患者:天天戴耳机,甚至戴着耳机过夜,于是出现耳鸣、耳闷、眩晕甚至突发性耳聋。你知道吗?
在校大四女生小文有戴耳机听音乐入睡的习惯,在某体检中心做入职体检时,她被告知听力有障碍。疑惑的小文找到了耳鼻喉科医生问道:“耳朵明明能听到声音,为什么体检时却说听力有障碍呢?”对此,医生表示,能听到普通声音,并不代表听力健康。人耳的正常听力范围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
2023年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有时像蝉鸣,有时如雷声,有时仿佛是昆虫嗡嗡振动翅膀……别误会,这不是在描写大自然,而是在形容耳鸣。耳鸣是在没有外部声源的情况下,耳内或颅内产生嗡嗡、嘶鸣等各式各样的异常声响。
编者按“最近累吗?”“累啊!”如果问问身边的人,相信很多人会这样回答。的确,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下,疲劳不免随之而来。当累成为常态,你会怎么样?是逼自己“扛过去”?还是好好补一觉,认真对待身体发出的警报?“当你终于说服自己走进医院,是否又会有这样的困惑:累,到底该挂哪个科?
特别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自己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在外面工作很辛苦,很累,甚至受到了很多委屈,而回到家中,还要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更是心累,但是想到自己身上背负的责任不能卸下,于是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要微笑,要乐观,要坚强,相信一切在自己的努力之下会慢慢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