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分子利用面罩伪装实施网络电信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为反诈安全敲响警钟。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军及其团队发布了一项重磅科研成果:团队自主研制出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光能利用率创造世界最高纪录。
陆地开车、升空探索,都有精准的导航,那深海呢?深海有重力仪!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女科学家分论坛上,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广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唐丹玲表示,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重力仪已经完成水下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完成的近海底动态高分辨率重力测量试验。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与天津大学联合研发的海底管道试验装置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标志着我国在海底管道动态稳定性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2月22日,从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获悉,该院与天津大学联合研发的海底管道试验装置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2月7日至9日,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研究装置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开展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组完成了计划书规定的各项任务,达到了设计指标,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结题验收。该装置运行后,科学家们有望在原子物理、核天体物理和核能材料等领域产生一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10月30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新舟60国家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飞机通过专家验收,作为中部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成果之一,正式交付湖北省气象局。至此,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已有5架,标志着我国人工影响天气装备国产化迈出重要一步。图为交付现场。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今天(10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研究装置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组的现场验收。该装置可为核天体物理、原子物理等前沿基础研究和核能材料研发等提供先进的实验条件。
不同物质的反射光或透射光波长不同、光谱各异,但人眼仅可接收有限特定波长的光,因此无法超脱红绿蓝“三原色”的“调色盘”。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自主研制出百通道百万像素的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可高效率、智能化探测“三原色”之外的更多“原色”。相关成果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在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工作人员与熊猫机器人“优悠”握手。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摄图为9月11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维嘉海山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最后一个潜次下潜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聿昊摄图为中国天眼在落日余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