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得如诗如画,如梦如歌。湖南凤凰是一座朴素迷人的千年古镇。本期《世界看湖南》走进湘西边城。收看方式:湖南国际频道现已覆盖全球230个国家和地区,电视用户可调频进行收看,网络用户可通过芒果TV的“直播页面→电视台→国际频道”进行在线收看。
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北县,银器饰品是肃北雪山蒙古族服饰最具特色的亮点之一。 金花,是肃北县一位打造纯手工蒙古族银饰的女银匠,也是当地银器加工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蒙古族银器保留着独具风采的文化特色,以其大方精巧的民族风格而闻名。
图为黄平谷陇“芦笙会”现场,近500名苗族女孩组成苗族银饰展示方队,现场宛若一条“银海”。陈孝新摄图为一名苗族女孩正在整理银项圈。陈孝新摄 图为黄平县谷陇“芦笙会”现场,一名苗族女孩在家人的帮助下穿戴苗族银饰。陈孝新摄 图为游演现场的苗族银饰展示方队与芦笙方队。
彝族银饰国际在线报道(记者隋艳霞、刘倡、王珊珊、杨大卫):彝族人民素爱打扮,以披金戴银为时尚。彝族银饰极富美感,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彝族是中国最早冶炼和铸造银器的民族之一。彝族银饰是彝族历史的见证,在匠人的捶打、融化、雕琢中代代传承。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苗族喜爱用银的观念,盛行用银的习俗,不仅是人们坚信将银饰品挂满全身能驱邪避灾,并且,还体现出浓郁浪漫色彩的审美理想和美好愿望。“物必有意,意必吉祥”,人人都想讨个吉利,中个头彩,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
近段时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苗族同胞们正开展多种多样的民族民间活动庆祝苗年和鼓藏节的到来。苗族文化跨越千年,不管是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的苗族盛装,还是千锤百炼锻造出的银饰,亦或是节日里的“灵魂乐器”芦笙,无不体现着苗族同胞的智慧和对美好的向往。
来源:科技日报 龚普康 科技日报记者 刘昊1月24日,春节临近,银饰加工进入旺季。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三江侗族银饰锻造技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吴共能全家上阵,全力赶制银饰订单,倾情展示侗乡非遗之美。
来源:【华声在线】有衣无银,不成盛装。在漫长岁月中,湘西银饰实现从传统文化符号到现代文化产业的华丽转变——湘西银饰璀璨土家苗寨苗族同胞身着银饰盛装参加婚礼巡游。吴东林 摄(湖南图片库)苗家银匠麻茂庭在锻造银饰。何佳洁 摄(湖南图片库)穿戴精美银饰的苗族阿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