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冬天,一张一个男人背着一树桃花的照片,忽然出现在互联网上,击中了许多中国人的心。照片的主人公,是来自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的山民,刘敏华。十年前的春天,作为三峡库区移民的刘敏华,「在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永别时,小心翼翼地带上了家门口的一棵桃树」。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1993年,全世界最大的移民工程---三峡移民轰轰烈烈开始了。为了支援三峡建设,长江两岸共有20多个县、277个乡镇、1680个村、将近130万库区人民,挥泪作别故土,叩别祖先,像漫天的尘埃,从此落尽了全国各地。他叫刘敏华,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人。
12月14日,三峡工程迎来开工建设30周年。1994年12月14日,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长江西陵峡中段开工建设,131万名移民通过就地后靠、外迁安置等方式支持三峡工程建设。如今,三峡工程在发电、水利、通航、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数百万“新三峡人”也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黎远藩、卢先翠夫妻俩坐在一起吃西瓜 刘彦君摄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曾业 李茂佳 罗惟巍时钟拨回上世纪90年代,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开工建设。三峡工程的成败,在于湖北、重庆21个区县的120万人口能否搬得出、稳得住,以及最终是否能致富。
初冬时节,走进位于泾县榔桥镇乌溪村园潭安置点,宽敞的水泥道路通往各家各户,一排排整齐划一的中式小楼房,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美观。“搬来这里,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我打心底高兴!”冬日的午后,王瑶娣坐在客厅悠闲地纳着鞋底。
“背井离乡”这四个字,相信在每个人心中是如此沉甸,它包含了多少喜怒哀乐。1993年,三峡百万移民工程正式拉开帷幕,三峡移民工程,也被称为中外水利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那些住在水库下游的人民,在国家建设时期,能够舍小家顾大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