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李寰 摄影 吴枫肝癌,依然属于“谈癌色变”的范畴。肝癌治疗,一直是困扰着全世界医学科学家的难题。这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2020年,全球新发肝癌90.6万例,死亡83万例。
活动现场封面新闻记者宁芝 实习生 李甜6月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移植中心、小儿外科在医院举办了“欢度六一,呵护儿童健康‘移路谈’”活动。科普宣讲外,主办方还为35名患儿进行了免费的彩超评估,为捐肝给宝贝的家长颁发了“勇‘肝’者”称号。
当病人进入诊断室时,主诊医生应主动和病人打招呼。这是文化行为准则的第一条,它从最细微处发起倡议和呼吁,背后是对患者的共情和尊重、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一直秉持的“关怀·服务”理念。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两位主任医师的诊室,看看华西医生的“待患之道”。
记者获悉,目前我国器官移植供需缺口较大,捐献意识不强,患者中仅1%等到器官,很多生命在等待中消失。“但有个问题,就是做家属工作会耽误时间,而器官是有时效性的”,杨家印呼吁:“捐献器官其实跟献血一个道理,希望每个人能用科学的态度,正视器官捐献。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曹宇悦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6月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35名胆道闭锁患儿,举办了一个“特别”的儿童节活动,送上了一份“六一”大礼包——儿童肝移植救助基金相关政策宣讲、免费生长发育评估及彩超检查、小儿外科专家科普宣讲等。
肝移植全球适用标准制定者、意大利米兰大学Vincenzo Mazzaferro教授,国际肝移植协会主席Tim Meyer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Gonzalo Sapisochin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周俭等来自中国、新加坡、日本、美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48位全球器官移植专家、肿瘤学家和肝病学家齐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同探讨移植肿瘤学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
我公公是肝硬化重度患者、原发性早中期肝癌患者未出现转移,在最后一次介入手术效果不好之后,医生建议我们启动肝移植程序,我们一共做了以下前期准备工作:1、是钱,很现实,需要钱,医院让准备70-100万,其中肝源在25-45万之间,手术、住院费用30-40万,在医院期间的住宿、外购药物费用,5万。
20多天前,一个同样4个月大的男宝宝,因意外导致脑死亡,父母忍痛捐出了他的肝脏、肾脏。这是继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严律南教授于2012年左右所做的西南地区年龄最小的、2月半龄婴儿肝脏移植手术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的,四川省内受体年龄最小、体重最轻的肝脏移植手术。
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是属于每一个孩子的节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器官移植中心,35名因先天性胆道闭锁等疾病接受过肝脏移植手术或者已经接受“葛西手术”缓解、但仍需要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儿回到医院,做术后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评估,一起过一个特殊的儿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