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开国十大元帅,每一位的功勋都不可替代,建国前的三大革命时期,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奠定了各自日后的地位,不过,十位虽然同为元帅,但因各自履历不同,在许多方面的影响力也各不相同,比如,就威望、资历、贡献等各方面讲,十大元帅中的每一位是否都能“镇得住”开国大将及以下的所有将领呢?
1955年评衔时,排在十大元帅最后一位的是叶剑英,而粟裕则位居开国大将之首。而且就实际评衔过程来讲,粟司令曾经主动向中央辞让过元帅军衔,那看起来“元帅之末”和“大将之首”的地位差异不应该太大,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1955年授勋仪式开始之前,叶剑英曾同评审的负责人商谈,认为自己应当摆在大将的位置。纵观叶帅的资历,可以发现他几乎很少存在独当一面或是组织大规模战役的经历。与以战绩闻名的彭老总、刘伯承元帅这些人相比,叶帅的资历并不出众。
近年来,在军史界有一个极其热门的讨论,即:作为大将之首的粟裕,究竟有没有资格成为元帅?有意思的是,虽然张云逸有“元帅之姿”,但在1955年的全军大授衔中,他不仅无缘元帅军衔,甚至在大将中,也仅位列第七,远落后于粟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