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4月20日电(记者田建川)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20日在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4月20日,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广州出坞(无人机照片)。
科考船效果图冰池实验国内首艘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耿旭静、董业衡 通讯员彭永桂、符致冠)昨日,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联合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出资建造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厂区开工
南都讯 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罗瑞娴 彭永桂 符致冠6月25日,位于广州南沙龙穴岛的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厂区,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正式开工建造,预计2025年完工交船,投入海上作业。
25日,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广州开工建造。该船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联合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出资建造,可进行深海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尤其是夏季可进行极区海域的考察。
1500米深的南海海底一片漆黑。探照灯前方,上万件瓷器堆积而成的“山峰”突然出现。沉积物下,500年前的瓷器釉色依然鲜艳、光彩夺目。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拍摄的画面。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内部。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实习生 肖奕慧6月10日上午,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主场城市活动在成都举行。据悉,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围绕主题主线,一系列的重磅大展、论坛讲座等活动在四川展开。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日前在北京揭晓,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在列。“对我们参与其中的考古人而言,非常令人振奋!”消息传来,福建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永平难掩内心激动,“这是考古人30多年接力的成果,也是新一代考古人前进的动力。
一般的潜水者,只是热衷于一头钻进光怪陆离的海底世界去探险。而作为水下考古队员,他们在潜水时会更加紧张。他们总想着:面对裸露在海床上的这些“宝贝”,我该怎么办?上世纪80年代末,英国人把打捞到的15万件中国瓷器摆在了荷兰的拍卖会上,拍卖会持续了9个月,打捞者进账不菲。
来源: 中国新闻网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洗石头;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赴一场商周晚宴;化身三星堆人,体验养蚕缫丝、神树祈福……当前,国内文物考古研学逐步升温,打开方式也愈发多样,体验、探究、学习,参与者沉浸式走近文物考古,也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
历经近千年磨砺曾载誉扬帆却又沉沙海底……前两期《看鉴海南》探宝女孩带大家探寻了海捞瓷的“前世”今天就来看看它脱胎换骨般的“重生”过程↓↓↓海洋出水文物和出土文物有本质区别出水文物在海洋中已浸泡了数百年海水中的可溶性物质一般会渗透进陶瓷器的空隙中陶瓷器出水后随着温度、湿度发生改变这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四川广汉3月20日电 题:探访三星堆遗址发掘现场:实验室搬至田野 “黑科技”助寻古蜀之谜中新社记者 岳依桐 贺劭清“过去考古需将发掘出的文物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此次我们首次将实验室前置到考古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