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3年7月24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深疾控)大雨过后,不少市民在小区、公园发现有大蜗牛,这些大蜗牛可以碰吗?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不要碰、不要养、不要吃非洲大蜗牛,一只非洲大蜗牛身上很可能有上百条寄生虫,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可能引起致命的脑膜炎。
春雨贵如油,雨后的第二天,空气一片清新,植物吸足了水份开始茁壮向上生长。不过近期,海南一其他地方却出现了一群雨后特有的生物——大蜗牛。每到清晨,这些个头奇大长着尖头的蜗牛就出没在道路两侧,树干上,甚至连石头上都能看见,让市民们又好奇又慌张。这个热带物种怎么冒出来?
由于蜗牛行动缓慢给人的印象都是慢吞吞的憨厚形象,安全又无害,其实不然,本文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世界上最可怕的10种蜗牛,包括:淡水蜗牛、地理锥蜗牛、非洲大蜗牛、鳞角腹足蜗牛、月亮蜗牛、刺客蜗牛、玫瑰橡子螺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桂林山水甲天下,许多人都懂桂林风景的美,但最近有一位不速之客似乎也青睐桂林的美景,这位不速之客就是非洲大蜗牛,近日,在桂林某景区发现了这种大型蜗牛,它是一种入侵物种,原产于非洲,体型最大的长度超20厘米,这种蜗牛是雌雄同体,繁殖能力超强,每只每年可以产下2000颗卵,就如讨厌的福寿螺一样,我国多地已泛滥。
陆地蜗牛及其粘液在古代被希波克拉底和普林尼用来治疗与烧伤、脓肿和其他伤口相关的疼痛。受这种古老疗法的启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KIB)的吴明义教授及其团队从蜗牛分泌物中鉴定出一种天然生物粘合剂,评估其体外粘附特性,并研究其体内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图为d-SMG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愈合。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图中新网昆明1月30日电 (记者 胡远航)记者30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从白玉蜗牛粘液中发现一种天然的可用于伤口修复的多糖基生物粘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