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按】1995年初冬,年仅5岁的杨妞花在贵州贵阳被人贩子余华英拐卖至远隔千里的河北邯郸。尽管年纪尚小,但妞花清楚地记得自己和父母的名字,以及外婆“阿不带”的昵称。人贩子精心编制的谎言,让妞花从此与家人天各一方。
直新闻按1995年初冬,杨妞花被人贩子余华英从贵州贵阳拐卖到河北邯郸。5岁的她清楚记得自己和父母的名字,还记得外婆叫“阿不带”。而人贩子一个处心积虑的谎言,让小小的妞花从此离家千里。与亲人分别、被养家奶奶打骂、12岁辍学、14岁外出打工,对家人的记忆是妞花年少坎坷中唯一的温暖。
直新闻按1995年初冬,年仅5岁的杨妞花在贵州贵阳被人贩子余华英拐卖至远隔千里的河北邯郸。尽管年纪尚小,妞花清楚地记得自己和父母的名字,以及外婆“阿不带”的昵称。人贩子精心编制的谎言,让妞花从此与家人天各一方。
12月19日,拐卖17名儿童的余华英终获死刑。20日,当年被其拐卖的儿童之一杨妞花和姐姐桑英按照预定计划一起回老家祭拜父母。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小妥倮村,在杨妞花的朦胧记忆里,那个站在猪圈上可以看到一个山洞的村庄,如今变得无比清晰。
早在2022年新年,杨妞花便计划到姐姐家一起过春节,但彼时刚刚找到儿时的家,思乡心切,她最终决定回到贵州老家看看,今年这个心愿终于实现了——1月底,杨妞花带着丈夫、孩子们和养父,驱车从河北邯郸赶到江苏南通。
再次见到杨妞花,是在她贵州的老家。外婆12月初过生日,她提前一周从河北赶来,专程给外婆庆生。此时,距离余华英拐卖儿童案重审过去一个多月,她瘦了五斤。席间,总是进来电话,有寻亲家长咨询她如何找孩子,也有书店老板来确认新书签售会事宜,媒体也正等着采访。
1月28日,农历除夕,杨妞花从河北邯郸发来了和家人一起贴春联的视频。数天前,她驾车前往江苏,将姐姐桑英一家接到河北团聚。今年是她找到家人后,和姐姐一起度过的第四个新年。杨妞花说,她在2024年放下了所有负担,开启了新的生活。杨妞花是“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受害人之一。
贵州、河北,两个相距千里的地方,是杨妞花的两个故乡。杨妞花5岁之前的童年在贵州,5岁之后的人生是河北,31岁之后,是贵州、河北的“双城人生”。这是一个因为“被拐”,而被改变的人生。10月25日,余华英拐卖儿童案重审一审宣判,杨妞花被人贩子伤害的一生,该到人贩子“血偿”的时候了。
“只有有家的时候,心灵才是有停靠的。”自5岁被拐,贵州女孩杨妞花就过上了漂泊的生活,自卑、讨好、怯弱,她唯有更努力地生活,希望爸爸妈妈早点找到她。被拐26年后,她终于找到了魂牵梦萦的家,但父母早已双亡。一年后,她将人贩子余华英送上法庭。
“我想要一副织毛衣的签子。”1995年,时年5岁的杨妞花有一个这样的小心愿。她牵着邻居家小姐妹,跟着对方的妈妈余华英一同外出买毛衣签子,她答应姐姐桑英,“回来也给你带。”余华英带着杨妞花,从贵州贵阳一路辗转到达河北邯郸,将她卖了2500元。年幼的杨妞花不懂什么是“拐卖”。
寻亲,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从二十几年如一日骑车寻子的郭刚堂,到发布“20万悬赏广告”寻找失散孩子的孙海洋,在人们既定印象中,寻亲的主体通常是找孩子的父母,像郭刚堂、孙海洋这样找到孩子的事例也曾一度引发社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