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好手艺98】靖西绣球讲述人:广西工艺美术大师、靖西壮族绣球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秀芬【中国好手艺98】绣球,是我国民间常见的吉祥物。说起绣球,很多人都会想起电影《刘三姐》中,吟唱山歌的刘三姐深情地将绣球抛给心上人阿牛。
中新网百色10月29日电 题:广西“中华巧女”创新绣球样式 让壮族爱情信物“抛”到欧美作者 韦佳秀在广西百色靖西市(百色市下辖县级市)新靖镇,有条“绣球一条街”——旧州街。走进旧州街,在一块“中华巧女”字样的牌匾后,一位年过八旬的绣娘正一针一线缝制手中的绣球。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 练才榕 说起绣球,很多人都会想到电影《刘三姐》中,壮族少女刘三姐一边吟唱山歌,一边深情款款地将绣球抛给心上人阿牛的经典画面。2012年,靖西壮族绣球制作技艺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王羽璋)靖西市位于广西西南部,地处中越边境,因制作绣球而闻名,被誉为“绣球之乡”。说起绣球,很多人都会想到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一边吟唱山歌,一边深情款款地将绣球抛给心上人阿牛的经典画面。
广西绣球制作技艺传承发展工程在广西,只要有山歌的地方,就少不了绣球绚丽多彩的身影。人们将飞砣改制成绣花囊互相抛接娱乐,绣球才逐渐演变成壮族人民表达爱情和传递祝福的吉祥信物。在广西,只要有山歌的地方,就少不了绣球绚丽多彩的身影。
中新社广西靖西9月3日电 题:壮族爱情信物赶新潮 小绣球闯出大市场中新社记者 黄艳梅走进广西靖西市新靖镇旧州街,如同走进一座“活的壮族博物馆”。这里奇峰秀美,山水如画,民俗风情浓郁,随处可见绣球元素。当地民众穿着民族服饰坐在家门口缝织绣球的场景,成为一道独特风景。
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12月12日上午,江州区妇联在石景林街道丽金社区妇女儿童中心组织开展绣球制作交流活动。活动特别邀请到了百色靖西旧州的非遗传承人陈玉恒老师。
本报记者 庞革平 旧州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南面,距城区约10公里。旧州村群山环抱,清澈的河流蜿蜒而过,立于河中的文昌阁以及村里别具特色的“绣球街”,构成这里独特的风光。 这里民风朴实,壮族风情浓郁,以制作传统工艺品绣球而闻名。
靖西市旧州景区山水风光秀丽。林洁琪摄在旧州街,当地妇女坐在家门口缝制绣球。林洁琪 摄 12月1日,游客骑行在旧州街上。林洁琪 摄 靖西市旧州景区山水风光秀丽。林洁琪 摄 12月1日,靖西壮族绣球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肖琴坐在家门口整理丝线。
中新社百色7月4日电 题:感受中越边境小城的“浪漫产业”作者 陈秋霞82岁的壮族居民黄肖琴针线不离手,每天都会搬着小板凳,坐在家门口做绣球。虽身处山村,她的绣球却远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黄肖琴家所在的靖西市新靖镇旧州村被誉为“中国绣球之乡”。
中新社百色1月16日电 题:壮乡千年非遗古韵添今风 成中外年轻人“新宠”作者 张广权临近春节,走进广西靖西市绣球工坊绣蕴坊,各式精美绣球制品琳琅满目。工坊内,五彩斑斓的丝线、绸缎摆满桌面。绣娘们神情专注,双手上下翻飞,丝线在指尖舞动。
中新网桂林11月9日电 题:多种非遗技艺亮相广西桂林 展示非遗魅力作者 蒋丰慧 涂丽莎“参加活动增加了‘靖西绣娘’劳务品牌的宣传,而且这里有院校学生参加活动,能让他们看见我们的产品,让绣球商品‘扩圈’。”近日,靖西壮族绣球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秀芬在广西桂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友仔友女们今天是假期最后一天了你们都在哪里欢度假期呢?这个“三月三”假期广西各地旅游持续火爆。玩簪花、看威亚表演、坐热气球……丰富的项目让游客们玩得不亦乐乎体验制作绣球传承民族文化“三月三”假期期间,不少游客身穿少数民族服饰,在南宁市科技馆感受民俗与科技的魅力。